说假话借钱算不算诈骗_借钱不还算不算诈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5 15:59:25 人阅读
导读:对于这个问题,在小编看来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自古以来就有法外开恩的说法,当然首先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当事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及应负的责任。正在积极想办...

对于这个问题,在小编看来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自古以来就有法外开恩的说法,当然首先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当事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及应负的责任。正在积极想办法弥补,但人们往往在认知上只看到前面的因,而很少注意到后面的果。并非是说说谎话借别人的钱做法正确。从理论上来讲,这也属于诈骗的一种。然而我们还要看事件的后续结果,那就是当事人的认罪态度以及弥补行为。所以小编个人认为,只要他能够认清事实,积极多方筹措,弥补当事人的损失。虽然虚构事实非法占有他人财产属实。然而在法律意义上也可以讲点人情。将这种关系挂靠民间借贷范畴。不以诈骗罪论处。大家认为呢?如果你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将钱借给他吗?借钱后得知这样的情况。你会选择宽容以待吗?不妨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妙笔心得,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你好,数额较大算诈骗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由于这种行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识较差,较易上当受骗。

大律师网 相关律师根据法律的依据给出下列解释: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借钱是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达成的出借人出借款项,借款人按照协议约定的时间还本付息的协议。

借款人借款不还是违背协议约定的行为,应该承担的是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一种民事责任。

但如果借款协议约定了借款用途,比如:借款协议约定借款用于企业设备改造,借款人得到款项后,用借款偿还了其以前的欠款,那就不是简单的违约的问题了。

虚构企业设备改造的事实,实际借款是为了偿还自己的欠款,对所借款项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借款人的行为就涉嫌诈骗犯罪了。

北京郭广吉律师为您答疑解惑,欢迎关注、交流。

你可以先去公安报案。但是公安大概率是不会受理的,会推脱说这是民间纠纷。但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应该去试一试啊。万一公安立案了呢?

首先说结论,并不一定构成诈骗(罪)。

1.刑法意义上的诈骗是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什么叫“非法占有”?“非法占有”不仅是指行为人意图使财物脱离相对人而非法实际控制和管领,而且意图非法所有或者不法所有相对人的财物,为使用、收益、处分之表示。说人话——我知道是你的,我就是想拿走自己用,还真没打算还。这个“非法占有的目的”要结合客观行为来认定。比方说行为人具体有无还款能力、借款时的表现,还款态度、是否恶意躲避债务等等。

2.认定诈骗还必须行为人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并使相对人做出处分财产的行为。比方说以借款为名,实为自己占有。至于你说的“说谎”是否是属于法律所规定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诈骗罪的手段行为,这也是要看是如何说谎的,说谎的具体内容。如果是说谎仅仅是为了更好的借到钱或者多借点钱,但是不是不还,这不一定会认定诈骗。如果是为A项目借钱,但是说谎称是为了B项目,或者没有按照约定使用借款,这可以说是民事上的“欺诈”也不能直接认定是诈骗。那写了借条是否就一定就一定不构成诈骗呢?这个也不一定,还是需要结合具体如何“说谎”以及综合全案来看。有借条可以认为行为人在一定程度上承认有借款的事实,但是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并无任何还款能力而借款,那仍然有可能构成诈骗(罪)

3.认定诈骗还需要看对方拿到钱与你被骗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对方“借”到钱是否是因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并且你是否是基于轻信了所谓的事实与真相,所以做出处分财产的行为的?如果对方虽然说谎,但是其实你早就识破了,你只是因为同情他给他钱了,这样的对方的行为也不能称之为诈骗(罪)。

4.最后,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只有诈骗公私财物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才应该认定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可被定罪处罚,你所说的情况还要看是否满足此立案标准。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