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抵扣个税1000_房贷抵扣个税多少?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3 13:23:35 人阅读
导读:个税首套贷款住房可扣除每月1000元的贷款利息支出,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从政策上来讲,有利于缓解贷款买房的还贷压力。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下边的执行部门会...

个税首套贷款住房可扣除每月1000元的贷款利息支出,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从政策上来讲,有利于缓解贷款买房的还贷压力。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下边的执行部门会要求提供各种证明和手续,造成还贷人在正常工作日内办理各种手续没时间而放弃。

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可按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首先要明确一下,也请大家放心。

房贷利息和房屋租金是有条件的抵扣,除了适当减轻中小收入群体的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外,不会对房地产有丝毫的刺激上涨功效!

假如无条件地对房贷利息进行全部抵扣,那么不仅会快速促进房地产市场发酵,还会流失大量的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还会引发了大量有钱人的税收逃脱。

下面就以无条件和有条件的房贷抵扣进行分析!


无条件的房贷利息抵扣

以百万以上年收入为例,假如居住在按揭2000万房贷的房屋里,等额本金或等额本息支付利息,每年利息约100万。现在全部用于抵扣所得税,将会减少所得税45万。那么这套房产在未来的20多年里,逐年抵扣所得税,最终约2000万的利息,只支付了1100万。然后通过现值法计算,等于便宜了550万,就如同为这个房产打了个72折。这样势必会刺激高端房产的上涨。同时,大量所得税的流失。

同样,以无条件的普通居民为例,100万的按揭贷款,每年利息按4万暂估,10万年薪其中4万即便按10%所得税返还,一年也就只有4000元。除了提高了个人的相对收入,不会对房产产生太多影响。中等收入者在按揭贷款中得到的实惠有限。

有条件的房贷利息抵扣

以上表格中明确,房贷和租金抵扣都是有基数要求的,房贷最多抵扣1000元/月,租金也是在1000元/月左右,希望这是抵扣的税金而不是抵扣原值。如果1000原值,那么几十块钱的税金估计很多人都不想去操作。这样对于按揭贷款200万以内,房租在5000元/月上下的这一批群体收益最大。

因此,这种有条件的抵扣方式才是科学的,根本就不是无条件的抵扣。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轻中等收入者的负担。而不是大幅减少高收入有房者的费用,也不可能会引起房价的上涨。

如果符合首套房标准的话,每一个月可以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抵扣1000元。

如果符合首套房标准的话,可以按每个月1000元的标准抵扣个人所得税。

依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管理办法第十四条 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实名注册登录,在首页常用业务选择“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扣除年份,然后点击住房贷款利息,会弹出需要的证明、合同信息,点击“准备完毕”,进入填写界面,如实填写,最后提交即可。



房贷利息抵扣个税,政策已经明确,就是每个月可以抵扣1000元的额度。具体的操作如下:如果扣除五险一金以后的收入是1万元,如果你在交房贷,那么你的纳税部分,就从1万元降低到9000元纳税。按照最新的税率计算,你将少交大概100元钱,一年下来差不多是1200元钱。


请注意,房贷利息抵扣个税有几个注意事项:


一是,必须是首套房才可以,至于首套房怎么界定,还要等政策细节明确;

二是,首套房,不管是普通住房还是非普通住房,不管是大户型还是小户型,只要有贷款,就可以参与抵扣;

三是,只有房贷利息每个月超过1000元,才能全额扣减1000元。比如你的贷款金额比较少,每个月房贷利息不到1000元,那么只能按照实际发生的数额扣减,比如房贷利息部分只有500元,那么每个月就只能扣减500元。


有些人可能会说,房贷利息扣减的影响很小,确实,一年最多影响也不过1000多元的收入水平。但对低收入人群来说影响可能很大,毕竟再少也是钱啊。如果我们将时间区间放大到30年,那也是好几万元钱呢。


新的房贷利息抵扣个税,对于大家的财务规划也是有影响的。一是,能够按揭的尽量按揭,不要想着有能力就全款支付了;二是,贷款期限选择尽量长,以使其减税效果发挥到最大。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