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计算标准_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补偿金?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09 12:21:27 人阅读
导读:按《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经济补偿的标准为:劳动者在本单位每满一年工作支付一个月工资。超过半...

按《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经济补偿的标准为:劳动者在本单位每满一年工作支付一个月工资。超过半年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半年支付半个月工资。最高为12个月工资。月工资为:本人最近一年工资的月平均数。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一条、第条,你可以获得以下补偿(赔偿):

1、经济补偿金:标准为,按照在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工龄不足1年的部分,超过6个月的,给予1个月工资的补偿,不满6个月的,给半个月工资的补偿。

2、如果单位没有与你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还应支付给你11个月的双倍工资(自2008年2月至12月),因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施行。

3、经济赔偿金:为经济补偿金数额的2倍。

4、需要注意的问题:

(1)因你工资比较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2)如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其应该提前30天书面通知你,如没有,其应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替代金,意思是替代其已经提前通知你了。

5、劳动合同法相关法条: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三十一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如果因伤致残。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如果是企业要辞退你还需要按《劳动合同法》支付补偿,相当于15个月你的工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的工资; 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情形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并且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劳动者的还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需要用人单位举证并且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拓展资料: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 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 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 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 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 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 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的法律条文)_

这个问题事关个人利益的问题,可惜很多人对于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经济补偿金相关法律规定不堪了然,导致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那么我在这里就解除劳动合同后的补偿金这个问题给大家说一下,以期给大家帮助:(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决定了是否有经济补偿金)

第一:首先说劳动合同的解除只有两种解除;1)协议解除,也就是说员工和企业双方共同商量后一致同意解除劳动合同。2)单方解除,在这个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里面,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两种办法的解除,预告解除和即时解除。之所以在这里详细的说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是因为有些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没有劳动补偿金的。

第二)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后的补偿金:劳动合同没有到期,企业方提出经双方协商同意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必须支付给员工经济补偿金(怎样计算我后边详细说);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并且维持或者提高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员工个人不同意续订的,合同可以终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方是不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劳动合同到期后,企业方不同意续订或者降低原合同约定条件(也就是降工资或者调低岗位)员工个人不愿意的,合同终止。这种情况下企业方式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第三:单方解除:如果员工因为个人原因在合同没有到期的情况下,只需要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向企业方提出辞职,无论企业是否批准,到期均视为合法解除,当然这种解除是没有经济补偿金的。企业方无论以任何理由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均需要提前30天通知员工并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这就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预告解除。

第四)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如果企业方存在违法违规或者暴力威胁员工以及未按时足额提供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保护和未按规定给员工足额缴纳社保,员工均可依此为理由即时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的劳动合同解除,企业方是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第五)经济补偿金的核算标准: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在企业工作每满一年,经济补偿金(按照员工上年度平均月工资,这里面包含了年度奖金,销售提成等)核算一个月,最高不超过12个月;不满一年但在六个月以上的按照一年核算;六个月以下的按照半个月工资核算。

第六)如果企业方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解除合同,还需要向员工支付一个月的代通知金,这就是我们俗称的“N+1”的由来。或者企业没有和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给与员工的不是经济补偿金而是赔偿金了,经济赔偿金是补偿金的两倍。

聚焦职场生态构建,关注企业管理实践;

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恳请大家在阅读后关注或点赞,给我鼓励!聊聊职场的那点事,如果你有职场中的任何问题和疑问,加我关注私信与我,粉必回。

一、辞退补偿的标准如果公司辞退员工,那么必须按照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对员工进行补偿,而补偿金额一般是根据员工在该单位的工作年限进行划分的。 即每满一年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该公司工作4年,那么公司辞退你,必须向你支付4个月的工资作为赔偿金。对于不满一年而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而不满六个月的,公司需向员工支付半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二、非法辞退员工,可获双倍补偿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照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并且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同时员工不在劳动法规定的辞退范围内,那么该用人单位的行为就已经构成违法行为。 那么用人单位就必须支付双倍的赔偿金额给员工作为经济补偿,即工作每满一年需向员工支付2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