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法院起诉还钱_起诉还钱流程?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30 07:13:21 人阅读
导读:借钱不还现在已经是一个极为难解问题,(1)朋友间的借款,有的有借条、有的无借条。(2)亲友间的借款,总是拖着不还等。实在是没有过好的解决办法,首先,我的一个朋友...

借钱不还现在已经是一个极为难解问题,(1)朋友间的借款,有的有借条、有的无借条。(2)亲友间的借款,总是拖着不还等。实在是没有过好的解决办法,首先,我的一个朋友通过银行借给了他朋友1万元,当时在电话里说的好好的,过完年就还,可是现在已经过了五个年头了,一点还的迹象都没有,一打电话不是关机就是筹齐了打过来,你可以想象五个年头都过去了,还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了,我的朋友不乐观地说:“1万元认识一个不讲信誉的朋友,就当买个教训!”;其次,一个唯一可以要回来前的办法,就是拿着借条直接起诉到人民法院,由法院开庭审理,这样你的钱就会要回来了。我单位有两位同事有了借钱关系后,一方以借条规定时间找另一方要钱,钱虽不多18000元,但也是一方省吃俭用余下来的,对方对于催要一拖再拖,在无赖的情况下,一纸起诉状把借钱同事起诉到人民法院,经过法院审理和判决后,对方仍然拖着不执行法院判决,最后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还钱,被法院执行庭将借钱不还方羁押到看守所,什么时间还完钱就什么时间放人,他的人在没有办法情况下,到银行取钱送到法院。所以说,以后最好不要对外借钱,要借钱也要看对方的人品、信誉,否则,借出去的钱就很难要回来,最后搞得好事成坏事,钱借出去了、朋友搞僵了,真是善心善行借钱给对方解决燃眉之急,可还钱却还出了一个仇人来。


起讼就是奔着赢去的。所以在提起诉讼前掌握了解诉讼的相关知识很有必要。

首先,要清楚案件由哪家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原告就被告’’一般地域管辖原则,即对公民提起诉讼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时规定了四种例外情形,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其次,起诉必须符合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在诉讼中诉讼当事人想要予以达到的诉讼,当事人向法院请求对方当事人给予自己一定的利益时,他必须得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表达使得对方当事人与法院明白自己的意思表示,而民事诉讼请求就正是承载这种意思表示的载体。(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再次,要提交相应的证据。老赖欠债不还,肯定对你起诉已经有所准备,你要一击成功就要准备好足够的证据。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同时,为了应对被告抗辩,应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自己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两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双方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对欠款的发生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印证,让裁判人员能够在综合判断查证的基础上判断借贷事实是否发生。   

欢迎对本回答转发和点赞,并对回答内容进行探讨。

请点击“关注”:法律门里门外(官方头条号),了解更多实用的法律知识!

1、搜集证据材料;

2、起诉:到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起诉,需要带身份证、起诉书、证据材料等;

3、法院受理;

4、开庭审理:开庭3日前用传票通知当事人,用通知书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确定开庭日期:开庭前3日发布公告,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以及开庭的时间、地点。

5、被告不履行判决书、不给钱,又没有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就必须果断带齐材料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避免被告隐匿、转移、变卖财产,以致无法追偿。

写起诉书,到法院立案庭提交起诉书,提交证据,身份证复印件,交诉讼费就可以了

如何去法院起诉还钱

1、向债务人经常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所需要的资料为:起诉书、证据清单,身份证。

2、法院审查你的资料后,如果符合立案的条件,就会出具《立案通知书》并告知你诉讼权利义务。

3、法院立案后,会根据案件情况转入具体经办法官。

4、法官向被告发《答辩通知》。

5、开庭审理。审理后做出判决。

6、如果被告不履行义务,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欠钱不还起诉有用的

1、催要欠款,最好采取法律手段,不要用非法要账 的方式追回欠款。

2、对于到期欠债不还的,最好尽快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因为一旦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

3、如果胜诉之后,对方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后,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5、另外他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他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他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6、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7、《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

那如何起诉呢?

首先在起诉之前你要做的的看欠条,(1)看欠款内容,有没有能产生让人误解的地方。如果可以的话与欠款人协商。(2)要看欠条的金额,看看

借钱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有些人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内退货,但可能是因为营业额无效,而且没有借钱。如果当事人无法私下谈判,这在生活中也是常见的事情。当时,它只能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那么,你知道如何通过合法的拖欠程序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这里有一小部分华录网来回答你的问题。我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您。

一个、如何通过法律程序

1、以公司/个人的名义撰写投诉;

2、提交投诉并向被告当地法院提供证据(拖欠其他书面证据):

3、等待审判,一般案件由法院解决6个月,法院院长批准6个月可延长6个月。

4、判决生效后,对方不予还还,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如果对方没有钱,他可以申请挽救对方的房子)。

2、起诉的过程是什么?

1、当一方提起诉讼时,应首先提出起诉书,并根据另一方的号码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如果当事人是公民,则应说明双方的名称。、性别、年龄、家乡、地址;如果该方是一个单位,该单位的名称应写为、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起诉书的主体应说明起诉书的要求和事实。、原因,尾部必须签名或盖章。

2、根据“主张谁证明”的原则,原告应向法院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居民身份证、账簿、护照、港澳同胞归还证件、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作为原告的业务单位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和其他材料。

(2)证明原告索赔的证据。如合约、协议、信用工具(借记条款、债务等)、收货和交付证书、对应,依此类推。

3、当事人向法院提交文件证明,并应填写一份重复的证据清单,详细说明提交的证据名称为、页。在法院承包商检查证据后,组织者签署并盖章证据清单,一份用于当事人,另一份用于记录。4、当事人办理了必要的手续并交出相关证明材料后,在七日内,如果符合提起案件的条件,应当办理备案手续;如果不符合提起诉讼的条件,则不予依法受理。

5、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受理通知之日起七日内提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如果有任何困难,他们可以在交付前期间提交书面申请,要求取消、和、豁免。如果您不付款或书面申请缓慢、减去、豁免未获批准且您仍未提前付款,法院将裁定该案件将自动撤回。

6、案件提交后,案件将由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结束后,当事人应当遵守法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并在财务办公室解决诉讼费用。

三个、如何编写欠款起诉书的模型

民事起诉书

原告:xxx,女,xxxx年xx xx,汉族,教育程度,工作单位,职位,地址:_____________。

被告:xxx,男,xx xx xx,汉族,中学,工作单位,职务,地址:_________。

要求:

1、被告人还清了xxx元的还款和XXX元的利息。

2、在这种情况下,被告应对所有诉讼费用负责。

事实和理由:在200 *年*月*的日期,债务人***从原告借入人民币x百万元,并当场将债务减记给原告。但是,在还款日之后,被告因各种理由和借口拒绝偿还债务,其行为严重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法院现在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被告XXX偿还XXX人民币x万元并支付利息以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真诚的,XXXX人民法院

原告:xxx XXXX年X XX天

附:此投诉X的、副本(由被告人数决定);

两个、证据(贷款接受);

以上是对法院拖欠诉讼提起诉讼的法律答复。从上述情况来看,如果您不想通过法律程序,如果您欠钱,您必须到法院起诉并提供相关证据来支持您的索赔。诉讼涉及很多问题,普通人很难顺利完成。你也可以问律师。我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到你。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Hualu.com联系,我们将及时回答您的问题。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