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民间借贷利率上限_民间借贷法定利息标准是多少?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9 00:26:20 人阅读
导读:民间借贷利率现在规定15点多。如果超了的话怎么办。违法吗?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那超过部分是无效的。也就是,即便你没约定两分,但法院最多也就按照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

民间借贷利率现在规定15点多。如果超了的话怎么办。违法吗?

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那超过部分是无效的。也就是,即便你没约定两分,但法院最多也就按照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借款利率。

信用卡利息,分期,违约金,滞纳金加起来比民间高利贷多的多了去,证明什么?合法流氓

自2015年以来,全国法院一审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位居所有案件数量首位,共计140万件。因此,解决好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意义重大。在这一类案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民间借贷的利息问题,为此,最高法院于2015年9月1日 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解释对民间借贷的利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第一、解释第二十五条规定,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就是说,在款项出借时双方没有约定借款利息,出借人在向人民法院主张借款人偿还借款本金及借期内利息的,利息部分的请求法院不支持。

第二、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本条有三个意思:

1、法律保护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24%的利息,利率在24%以下的民间借贷,其利息受法律强制力保障;

2、法律不保护借贷双方约定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约定为无效约定;

3、对于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24%至36%之间的部分,出借人拥有债权保持力但无执行力。也就是说,出借人主张这部分利息的,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出借人并不得通过诉讼强制债务人履行。

对于借款人已经按照上述约定自动支付利息的,所支付的年利率24%至36%之间的部分,无权主张返还;所支付的年利率超过36%的部分,借款人可以不当得利为由,主张出借人返还。

第三、将超过法定标准的利息写成借条,法院是否支持?

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按前款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过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年利率24%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

按照本条的规定,将超过24%的法定标准的利息写成借条,该借条不能成为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条所记载本金及利息的依据。它的利息的性质不变,不能再产生利息了。

第四、解释第三十条规定,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也就是说,出借人有权同时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比如:资金占用费),但法院只保护几项总和不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超过部分不予保护。

这表明了国家降低借贷利率的坚定决心。

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太高,全社会的债务负担过重,房奴身上的负担太重,这些都是现实社会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国家已经清楚地看到这些问题,正在不断努力降低借贷利率,给实体经济减轻负担,给全社会降低债务负担,也是在给广大购房者减负,维持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近这几年,内外部经济环境非常不好。贸易战和疫情的发生,让很多企业和个人遇到暂时失去收入来源,而债务却仍旧需要按时偿还,企业与个人的还债的压力巨大。

现实社会中,有些行业的银行贷款坏账率已经高达5%以上,失信的个人数量也在与日俱增。降低借贷利率,就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就是在给他们减负。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通过金融改革,废弃基准利率,改成LPR报价利率,国家希望通过此举,有效引导贷款利率逐步下行。这是在降低正规金融系统的融资成本。

此次,国家又出手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保护上限。国家的态度十分明显,就是要降低民间的融资成本。

总之,我个人认为,国家降低借贷利率的决心是十分明显而且坚定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LPR不断走低也是可以预见的,广大房贷者应该尽快去把房贷改成LPR。

同时那些希望房价崩盘的人,应该放弃幻想,理性看待房地产市场,不要幻想捡漏,如果有条件可以尽快入手买房。

在我看来,民间借贷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存在的,有需求才会有存在的必要,这次调整是年化15.4%,也就是月息1.28%分的利息,十万一个月利息也就是才1280,一年也就才15400元,当对方不还钱,通过打官司请律师,都不止15.4%的利息,那如果这样的话很多人就不愿意借钱了,据我所知,现在小贷机构基本上要求也是很高的,而且放的金额也很小。其实会造成一种局面有钱人有资产,用资产去融资利息越低,额度也比较高,因为银行宁愿多放一些贷款给优质客户,也不愿意放一分钱给资质差的客户!那这样的话,很多人从工厂出来想创业,那你必须就要有资金哦,以前的话你自己有点资金,困难的时候还能贷些款临时周转一下,那以后这种临时周转都没有了,那是不是个体户,小微企业没有资产的情况下是不是连挣扎得机会都没有?谁都有应急得时候,当普通人因为家人生病急需用钱,怎么办?反正我是不愿意借钱给朋友了,除非借了就不打算要了!

8月20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公布了修订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修订后的这个法律规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对高利贷的认定标准大幅下滑。

按照原来的规定,高利贷的认定标准,参考的是两线三区,利率在24%之内的年利率受到法律的保护,24%~36%属于自由债务,法院不支持也不反对,而超过36%的部分不受到法律的保护,可以认为超过36%部分是高利贷。

而修订后的规定明确指出: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从而取代原规定中“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这大幅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

目前一年期LPR是3.85%,这意味着一年期利率的4倍就是15.4%,超过15.4%就可以认定为高利贷。

那在高利贷认定标准调整之后,对信贷市场会有哪些影响呢?我觉得要从两方面去考虑。

我们先来看下积极的一面。

高利贷的认定标准大幅下降,这个有利于打击各种高利贷行为,过去几年,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发展如火如荼,各种借贷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很多信贷公司都不是正规的,而且利率非常高。

除了利率高之外,民间信贷市场的乱象也非常多,比如砍头息,套路贷,校园贷,培训贷等各种乱象层出不穷,这让很多借款人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而在最高法院大幅下降高利贷认定标准之后,目前很多民间借贷公司都有可能涉嫌高利贷,这意味着从法律实施之后,这些信贷公司要么退出市场,要么把利率下降符合法律的标准,结果无非是两种情况。

第1种情况、对于那些资金成本比较高,比如有很多小贷公司的钱都是从银行或者其他渠道借过来的,再加上人员成本,运营成本,营销成本,坏账成本等等,他们的整体成本有可能达到15%以上,这意味着如果利率低于15%,那就有可能处于亏损的状态,这将会迫使这些信贷公司退出市场。

而一旦这些小的信贷公司退出市场之后,市场将会变得更加规范,剩下的那些大公司管理会更加规范,这对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2种情况、对于那些愿意继续留在市场提供信贷服务的企业来说,他们必须取得监管部门颁发的正式牌照才可以,如果没有监管部门的许可,任何机构都不能发放信贷,而对于那些取得金融许可的信贷机构来说,他们必须参考最高法院的法律规定来执行,也就是说所定的利率不能超过15.4%,这将大大降低借款人的融资成本,有利于减轻中小企业以及个人借款的负担。

我们再来看下,有可能存在着其他影响。

通过大幅降低高利贷认定标准之后,可以规范民间信贷市场的发展,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这从整体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

但这里面也有可能引发其他的问题,因为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竞争是不充分的,银行资源非常少,大部分中小微企业都很难从银行借到款,这才迫使他们去向民间借贷机构借钱。

而民间借贷的利率之所以比较高,因为他们本身的运营成本是非常高的,他们不能吸收存款,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借钱,而且小额贷款公司这类型信贷机构主要面向于中小微客户,额度小,客户分散,所以他们的运营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一旦他们的利率定价不能超过15.4%,有可能很多小贷机构都处于亏损状态,这只能迫使他们离开市场,这样市场能够提供资金的机构就越来越少,一旦市场可以选择的空间变少了,那么很多中小微企业有可能没法正常从信贷市场拿到钱。

结果有可能迫使一些信贷机构从阳光经营转到地下经营,在这种背景之下,表面上高利贷没有了,但是私底下的私人借贷有可能会变得更加疯狂。

总之,大幅下调高利贷的标准,对于保护借贷客户,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在大幅下调高利贷标准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放开我国的金融市场,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金融市场的竞争当中,只有市场竞争充分了利率才会降下来,这才能真正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