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股份回购制度的意义_为什么离开公司就必须退掉股份?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7 12:13:20 人阅读
导读:人生成长课堂,遨游股海十载,以自身经验和经历解答股市疑难,与股民共同成长。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原因有很多,今天我分享四种原因来解答这个问题。一是上市公司配合主力做...

人生成长课堂,遨游股海十载,以自身经验和经历解答股市疑难,与股民共同成长。

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原因有很多,今天我分享四种原因来解答这个问题。一是上市公司配合主力做庄的一项举措;二是上市公司重振股票二级市场股价的表现;三是反击竞争对手恶意收购的措施;四是上市公司的金融投资。

在股票市场,主力进驻一只股票做庄,通常会与上市企业达成某种协议。比如本题提到的回购股票。一方面,上市公司回购股票能为主力锁住一部分浮动的筹码;另一方面,回购股票在二级市场对股民来说是一种利好,会调动股民买入和持股的积极性。这种情形下,上市公司回购股票,配合主力做庄,成了主力的帮凶,当然也达到了自己的某些目的。

某些股票实际控制人持股不多,这会引起资本市场某些力量的关注。如果上市企业被资本力量看中,会在二级市场进行收购,比如通常所说的举牌。应对外界的收购,上市公司会采取回购的手段应对。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万科举牌事件”,对本题有兴趣的股民可以去了解下。

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增持股票,其实也是回购股票的另一种形式。上市公司对企业未来看好,并且股价下跌显现出投资价值。如今,不少上市企业都有专门的部门去购买别的上市企业股票进行投资或投机,赚取收益。当自己企业跌出投资价值,买别人的股票也要买,自己的股票就更要买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上市公司注重自身企业的长远发展,当二级市场股价拉低企业的形象时,企业会进行股票回购。大股东为了增强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营造出上市公司对未来发展有信心的架势。比如,上市公司会发布消息,说公司股价远低于企业的价值,公司会在未来几个月内以不低于多少钱的价格回购多少股股票。

上市公司的举措都是尤其意图的,回购股票也是。

欢迎评论、点赞,欢迎关注交流!

应该说,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是对公司发展、对股东负责任的一种做法。但就目前市场整体行情及上市公司实际经营、财务状况来说,也不排除是一种套路!

回购主要是通过二级市场买入股票,能够减少上市公司流通盘,刺激股价上涨。

同时,如果是采取回购后注销,那么会相应减少公司的总股本,这样可以增厚公司业绩,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假如某公司总股本10亿,公司净利润20亿,那么对应每股经营收益就是2元,现在公司回购注销了1亿股本,变成了9亿总股本,这时净利润还是20亿,那么对应每股经营收益就是2.22元了,每股就增厚了0.22元。

另外,回购大多数时候往往代表着公司看好自身价值(特殊情况除外),所以往往又能增加投资者信心,从而刺激股价。

以美股为例,美国股市能维持那么高估值多年慢牛,巨额回购也起了很重要作用,光是2017年美股共计回购4832亿美元,2018年光是上半年就回购3840亿美元,其中美国苹果公司就宣布1000亿美元回购计划,美国很多公司钱多没处投资,就回购自己公司。

从以上观点看,回购对激活市场有较好正面作用。

回购公司股份当然是好事情,比减持要好,当然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价不一样会涨,有时候还会下跌。对于公司回购股份,要理性看待。那为什么要回购股份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低估

回购股份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公司的股票低估,回购股份是对公司未来股价表现看好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回购股份意味着流通的股份减少,股份减少之后,每股收益就提高了,从大部分情况下看,回购都是一种积极的动作,回购是需要真金白银的去从市场上进行买入操作的,所以当一个公司开始回购公司股份的时候,通常情况是管理层认为公司的股价目前是被市场低估的。

配合减持

现在市场上的资本运作太多了,很多公司会发布回购股份的操作,同时股东会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减持,这个是目前市场最常见的一种运作方式,股东想要减持,又不想股价太低,有一种方式可以做到,就是通过回购的方式拉高股价,在这个拉高过程中,在同步进行减持套现。

稳定股价

在市场出现极端行情的时候,上市公司都喜欢发出来回购股份的公告,这么做的目标就是稳定股价,但是不一定真的会回购,因为有些公司并没有资金可以用于回购,回购股份就算没有完成也是可以的,因为没有规定一定要完成。

总结

回购股份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好事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回购股份都是利好,一定要看清楚,是不是出于其他目的。回购总比减持要好,但是现在的市场很多公司喜欢用回购来稳定股价,从而用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最大的效果。

回购不是护盘,回购是需要注销资本金的,一般在低于净资产的时候才会去实施,不然理论上看并不划算。因为回购是同比例消耗净资产来置换市值。

比如一只股票净资产10元,股票如果15元,总共1000股,如果回购的话,100股要消耗净资产金额1000,回购前市值15000,回购后市值14000。回购前总净资产1000,回购后900。这样净资产反而被稀释。然而在低于净资产的时候,情况则相反。所以这些制度深层次的考虑是对于跌破净资产部分股票。

当然,任何事情不可一概而论。有些股票净资产收益率高,而又有大量闲置没有去处的现金,这些现金放着也不会增值,所以溢价回购也是存在的,虽然从净资产上面看不划算,但是从分红派息上来看,股数少了,而净资产仅仅去除了没有盈利能力的富余现金,那么会让单股的盈利上升。

所以,你综合看,这是个博弈过程,价值投资者们很喜欢回购,是因为价值投资者划定的股票里面,要么是价格低于净资产的,要么是净资产收益率非常高的股票。如果能满足这两点,则是个利好,如果不满足,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利好消息。

不要简单的定义政策为“护盘”,工具越来越多,这是对投资人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从知识层面和认知层面都需要努力提高自己。政策如今并非引导集体式上涨,而是将投资者引向价值投资。

回购是能够刺激股价上涨的

1、股市也是个交易市场,有买有卖,会遵循经济规律,买的人多了,市场可交易的股票少了,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价格自然上涨。

2、但是目前A股的回购制度是上市公司暂时把二级市场投资的股票购买回来,然后奖励给员工,短期内是刺激了股价上涨,但是未来终归会再次回到二级市场流通,所以只有短期效应,长期看作用有限。

3、美股的回购是真正刺激股价上涨的动力之一,上市公司回购即注销,这些股票永远消失了,达到了长久刺激股价的目的,美股10年的长牛,有一半的功能得要归功于回购注销制度。

A股最新颁发的具体回购制度有这么几条

1、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

2、继续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可转债为回购股份筹集资金,并且鼓励运用其他市场工具为股份回购提供融资支持。

3、回购的资金额和未来定增的额度挂钩,定增的额度是回购额度的10倍。

4、简化股份回购程序,缩短回购审批时间。

这次回购的政策也确实给了市场信心

这次回购刺激了股价上涨,短期能恐慌情绪是消除了,但是持续多久仍未是个未知数,且行且珍惜吧。

更多原创观点,欢迎点赞、关注

今天有点忙。没有看到有关文件。但楼主说回购股份等同现金分红。这话说的有点笼统。

回购股份注销。因为总股本减少。是可以提高每股股票的含金量。是可以理解为现金分红。

但是回购股份不一定就是注销。有的股份回购是可以用于股权激励的。一旦用于股权激励。没有注销。是不会提高每股股票含金量的。因为总股本没有变化。只不过是股份从二级市场被上市公司回购当成库存股储备起来。

用于股权激励以后。实际上有一个问题就是低位回购高位卖出的概率。如果高管高位卖出。赚了差价。这种事情发生。如何评价这一政策讷。

笔者的观点是回购股份一律注销。如果用于股权激励。不能叫回购。而是通过二级市场增持。高管可以设立一个资管产品。专门增持股份用于股权激励。

当然笔者的观点未必正确。但政策在于越辩越明。欢迎大家围观指正。如有不当。笔者一定虚心接受并接受大家批评。

第一种情况:无特殊约定的情况下,离职不需要退股。

《公司法》第七十四条明确规定了,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价格回购其股权的三种情况

  • (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
  • (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
  • (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除法定的三种情况以外,如果公司章程中没有特殊约定,股东离职时不需要强制性退股。

第二种情况:公司章程做出了特殊约定情形

《公司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了三种有限责任公司异议股东请求公司回购股份的法定情形,没有禁止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东自行约定其他股份收购的情形,公司在法定情形之外,可以规定若干的约定情形,不过,这一规定不能违反《公司法》的规定,不能侵犯公司的利益和股东的权益。

所以基本原则可见是不排斥公司与股东之间另行约定其他股份回购即强制退股的情形,但是不能侵害公司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这也就意味着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条件才可能导致股东离职时的强制退股合法合理。

  • 1.股东股权价值回购的估值方法必须合理,不能侵害股东的合法权益;
  • 2.股东离职时股权回购的意思表示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基于上述两种条件情况下,才可能是的股东离职时强制退股能够顺利履行,否则极容易引发纠纷。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