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_校园暴力谁的责任?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2 18:41:09 人阅读
导读:一,教师必须〈定期〉进行严格《资格审核考试》,把相当多的不够格的老师淘汰出队伍。二,父母(家长)必须在怀孕期间学习育儿知识并考取《合格父母考级证》,孩子成长间至...

一,教师必须〈定期〉进行严格《资格审核考试》,把相当多的不够格的老师淘汰出队伍。

二,父母(家长)必须在怀孕期间学习育儿知识并考取《合格父母考级证》,孩子成长间至十八岁,必须由学校组织学习并考取《家长合格证》

三,严格贯彻执行《反中小学校园欺凌法》,并鼓励全社会力量完善该法。

四,规定各班主任关于欺凌现象专项负责制,欺凌现象多的班主任要记大过。

关于校园欺凌事件:

在学校里:

一:学校里的所有老师都要瞪起眼睛来,每天可以拿出一点时间来,在学生下课时随机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采取随机教育。不论哪个班的,只要看到有苗头、迹象,就及阻止。

二:每个班每周定期进行思想教育课一次

三:每个班针对个别有歧视、欺凌他人的学生进行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欺凌他人的后果。

四:针对弱势教会他们学会自我保护方法,及时告诉父母。

五:每学期请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宣传――――侵害他人的危害性,及要负的法律责任。

校园欺凌究竟该如何治理?

校园欺凌是比较恶性的校园学生事件。近年来,各地曾发生过多起校园欺凌事件,给相关学生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伤害。

鸿福以为,要治理校园欺凌,必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法律)三个方合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一、对校园欺凌的介定及理解

校园欺凌,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和心理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由此可见,校园欺凌不同于一般的学生嘻闹,它的后果及影响是更为恶劣。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暴力,和多人 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所以,现在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必须严格治理校园欺凌。

二、家长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前后过程中

1、在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之前:

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有不正常的言行,须第一时间制止,并给予积极的管教。

2、在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之后: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政府等,妥善处理好欺凌事件,并严格杜绝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参与类似事件。

三、学校也要采取措扼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1、各班级要经常严格要求学生遵规守纪,并进行相应的在校表现评比活动。

2、发动学生匿名举报具体恶劣倾向的学生,然后老师再加强心理沟通与疏导。

3、学校定期开展以“校园欺凌宣传教育”为主题的活动。

4、老师也应与家长及时反馈具体恶劣倾向学生表现,以期家校共育。

四、社会(法律)如何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1、近年来各地一些校园欺凌事件的回顾:

2019年4月23日午后,一名14岁的男孩张凯,被5名同学殴打,之后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②2019年5月5日,广西某校园内,4名女初中生群殴一女同学赵某,最终4名涉事学生被抓获,赵某受了轻伤。

③也是2019年9月16日,广西某中学,一名黑衣男生被另外一名高个男生抱起,直接从教室楼4楼扔了下去。。。。。。

等等,这样的校园欺凌事件太多了,不严格加以治理,后果难以想象。

2、有些地方治理校园欺凌的规章制度参考:

①2018年7月5日,北京为解决校园欺凌,教育部首先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欺凌治理方案公布:发生校园欺凌须限时上报。

②2019年11月12日,广东出台治理校园欺凌方案,起侮辱绰号属欺凌。

③2019年11月21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从以上个别地方的举措来看,狠抓校园欺凌事件的治理,已经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视。

3、今年两会有代表提案要进行校园欺凌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李亚兰拟提交《关于校园霸凌立法的建议》,建议对校园霸凌行为进行单独立法,如《反校园霸凌法》或《惩治校园霸凌法》。李亚兰代表说:

校园欺凌的施暴者及受害者都是学生,无论是对受害者还是对施暴者都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危害。

李亚兰代表着重指出三点:

①区分:

对校园霸凌行为作出明确界定,尤其注意区分校园霸凌与学生间嬉闹、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为惩处校园霸凌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②惩戒:

对责任年龄作出重新划定,在刑事责任年龄的基础上,校园霸凌专项法律重点弥补对低龄霸凌行为的惩戒,尤其是14周岁以下校园霸凌施暴者的惩治;

③惩处:

校园霸凌专项法律法规应当根据校园霸凌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明确由司法机关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惩处,还是由学校等教育机构进行纪律惩戒、又或者由家长进行协商处理,解决现有的惩处方式单一的问题。

总而言之,国家逐步会通过立法的形势,来扼制和治理这种极端的校园欺凌事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结束语】治理校园欺凌事件,首先根源在学生的家庭教育,然后是家校共育,必要时采用公权权力加以惩处。总之,一定要还校园一片净土,让每个勤学奋进的学生都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大家好,我是鸿福,指导儿童成长,分享家教经验,你的关注、点赞、评论、分享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谢邀,目前校园霸凌事件中在没有发生重大伤亡的情况下,大多还是以教育为主,没有什么新的政策。因为受到固有思想的影响,校方大多为了息事宁人也就对涉事者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而围观者大多也都认为孩子不懂事,赔礼道歉赔钱也就结束。


是否应当对涉事者追究相关的责任问题,目前虽然各类法律部门对于校园欺凌中的侵权行为都有明确规定,但是考虑到涉事双方都是学生在情节不严重时,也都会在以不影响双方学业的前提下,进行软化处理。


但是我个人认为惩罚和教育本身并不是对立的,惩罚的根本目的依然是通过对于涉事霸凌者的行为进行惩处使得其本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以及危害后果,以此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本质上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方式。

校园霸凌事件中涉事者往往因为难以得到足够的警示,而使得在之后的生活学习中难以纠正自己的霸凌行为,至少大多人都是从校园生活中过来,对此应当感同身受。所以校园欺凌究竟该不该惩处以及该怎么进行惩处,仍然需要相关部门以及学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我国《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校园欺凌的相关规定:

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三节 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8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39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2、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5、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7、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8、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9、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10、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1、画侮辱画。

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

一、从家开始

与您的孩子谈一谈什么是健康的友谊,而什么不是。虽然研究表明,父母通常是最后一个知道孩子被欺负或欺负别人的,但通过每天与孩子们聊聊他们的社交生活,您可以打破这一趋势。多问一些开放性问题,例如孩子和谁吃的午饭;休息时做了什么;在公共汽车上或者走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二、了解警告信号

许多孩子被欺负后不会告诉任何人,因此,您必须了解可能预示着您孩子被欺负的信号。例如,抱怨肚子疼;逃避校园活动以及下降的成绩;它们都可能是预示着有欺凌发生的红旗。此外,被欺负的孩子可能在情绪、性格、饮食习惯和卫生上会有许多变化。

校园暴力屡见不鲜,到底谁的责任?有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首先社会的责任比较大,一部《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而且使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关键是杀了人伤了人都不负刑事责任造成的,如果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成未成年人犯罪其家长代替受刑,这样校园暴力肯定会减少。其次是学校、家庭教育跟不上,过多的强调学分,在德育教育方面下功夫太少。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