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基金 托管_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托管问题?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7 03:15:06 人阅读
导读:私募从业。基金托管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接受基金管理人的委托,代表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保管基金资产,监督基金管理人日常投资运作,基金托管人独立开设基金资产账户...

私募从业。

基金托管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接受基金管理人的委托,代表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保管基金资产,监督基金管理人日常投资运作,基金托管人独立开设基金资产账户,依据管理人的指令进行清算和交割,保管基金资产,在有关制度和基金契约规定的范围内对基金业务运作进行监督,并收取一定的托管费。

对于公开募集基金,包括向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累计超过二百人,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应当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

非公开募集基金一般情况下,也应当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如在基金合同中另有约定不进行托管的,需要在基金合同中明确保障私募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私募基金托管人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以及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规定和基金合同的约定,对私募基金运行过程中需向投资者披露的相关信息进行复核确认。

至于发行私募股权基金可以不托管吗?

虽说按照基金法的相关规定,并没有强制要求私募股权基金必须托管,可是毕竟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资金托管业务方面,更为专业和完善。并且不管托管与否,同样会收到有关部门的监管,以保障资金安全。

你资金划转的银行就是,该基金托管的证券公司专有账户,资金在这里面是绝对安全的,你划转资金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绝对安全的,账户名称一般是“XX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运营外包专户”,这里面的资金谁也动不了,是由证券公司做管理和结算的。

托管可以是银行和券商,必须有托管资质.契约型基金必须托管,有限合伙的不备案的可以不用托管。

简单点来说,股权基金适合找银行,证券基金适合找券商。其他方面,可以从账户的易用性,投资的管控程度,监管单位不同等方面考虑。

可以,私募股权类和混合资管类走券商,期货,信托都可以

1.先要了解基金的分类。

中国的私募基金,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证券类基金,二是股权类基金,三是其他类(最近又多了一个资管类)。

证券类投资以二级市场股票为主,股权类投资以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为主。


2.证券类私募要求全部必须托管,这是才能确保资金的安全。托管账户的开立可以在银行,也可以在证券公司。大多数都在证券公司开立,因为托管费用不多,银行也不看上,关键是证券公司这块业务更熟悉,有便利优势。


3.股权类私募可以托管,也可以不托管(在合同里说明原因,并得到投资者认同)。为什么,因为无论资金是否托管,最终股权投资的资金,都要划转出去,投资到场外具体的某个公司入股。不过,有托管的还是更安全些,可以确保资金的确入股了,而没有托管账户的,钱去了哪里,鬼知道?很多披着股权基金的P2P就是这样欺骗老百姓的血汗钱的。


4.股权类托管也有两种,一是契约型基金,托管账户在证券公司或银行都可以,往往只有那些大型股权基金,才容易得到金融机构认可,设立契约型基金。二是有限合伙基金。这是绝大多数股权基金的模式。托管账户的开立,就要看有限合伙协议怎么写了。如果作为投资人,务必看清楚里面的具体规定。确保资金的流向符合原定方案。


5.总之,证券类必须开立托管账户,股权类没有强制要求。托管户的开立会产生托管费,具体需要管理人和托管机构沟通。整体而言,有托管账户的基金,相对投资安全性高。

这个主要需要看个人对着方面的知识量够不够这是第一点。其二托管的那方是否了解他的底细,随着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导致第三方产业的快速增长,导致很多非法的三方产业谋利而产生出的金融诈骗类的案件逐步增多,所以需要先看上面的2点满足不满足,如果不满足的话,如果需要找三方托管,那就找一些大型正规的,毕竟大品牌相对值得信赖!

所有的基金按照基金法的规定必须与某一银行托管部签订银行托管协议,即,基金公司对于募集到的基金是由银行管理,在托管行的账户中,而不是存放在基金公司的账户中,从而保证了基金持有人的资金安全。不与基金公司的公司资金相混淆,不会造成资金的流失。但是,不是所有基金都必须接受银行监管。

基金必须接受证监部门的监管。因此,有银行监管时比银行托管更安全。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