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能查到吗_肇事逃逸几天才能查出来?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1 00:01:35 人阅读
导读: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肇事现场的各种证据对于找到肇事者起到很大作用。交通肇事逃逸,如果没有归案,会一直查下去的,任何时间发现逃逸者,都会抓的。可以通过各路口监控探头...

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肇事现场的各种证据对于找到肇事者起到很大作用。交通肇事逃逸,如果没有归案,会一直查下去的,任何时间发现逃逸者,都会抓的。  可以通过各路口监控探头同样能查到,可以根据逃逸车辆的轮胎印痕来判断逃逸车种 ,缩小排查范围 ,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人证。

肇事逃逸交警能说查不到就不查了吗? 答:这个不交警说了算,受害人也会追究肇事者,没有查不到的人,总会有一天落网。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主要的表现有二种方式:1、人和车都在事故发生后逃离事故现场;2、弃车逃逸,即当事人将车留在现场,人逃离事故现场。 将肇事逃逸行为,要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 2、构成犯罪的,要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应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有些事情要过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答案。俗话说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发生交通事故肇事逃逸,交警机关是交通肇事逃逸查缉的主管单位。

受害人或受害人家属,可以向事故发生地交通警察大队报案, 由交警部门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或受害人家属也可以通过事故发生地的群众查找线索。或者周边的商店商场安装的摄像头有没有拍到事故发时的线索。

这个很简单了,报警就可以了,警察可以很轻松的找到他,对于肇事逃逸来说,对方肯定是全责,一点问题都没有,直接报警就行了,后期有警察和保险公司来处理。

对于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自己去处理,当然了有些人为了省心自己就会处理,比如说可以把无法找到第三方这种保险也是可以处理的,这样其实对自己是一个形式,对于坏人也是一种放纵,所以千万不能心慈手软,不能嫌麻烦一定要报警处理,让这个肇事逃逸的人负全责,并且也受到法律的制裁。

肇事逃逸警察会尽力去找,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是无法预估的,通常会通过各个道路的监控录像来找到肇事车辆的相关信息或行车路线,然后找到肇事车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第九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当然可以找到的,但是前提是要知道临牌号码或者肇事车辆特征(如车型,颜色等),如果知道这些信息向交警队报警就可以找到

可以向交警队查询,发生交通事故肇事逃逸,交警机关是交通肇事逃逸查缉的主管单位。受害人或受害人家属,可以向事故发生地交通警察大队报案,或受害人家属也可以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由交警部门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或受害人家属也可以通过事故发生地的群众查找线索。或者周边的商店商场安装的摄像头有没有拍到事故发时的线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交通事故现场痕迹、遗留物等线索,及时启动查缉预案,布置堵截和查缉。  第三十三条 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侦破线索。发出协查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告时,应当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实、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情况、特征及逃逸方向等有关情况。  第三十四条 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嫌疑车辆的,应当予以扣留,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者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  第三十五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车辆后,应当按原范围发出撤销协查通报。  第三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侦办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期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受害人及其家属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询问案件侦办情况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告知。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