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放火烧房子属于什么行为_故意放火烧房子判几年?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5 11:27:59 人阅读
导读:1、首先如果是被烧的房子或车子是比邻其他建筑物或易燃物,放火行为威胁到了公共安全,构成放火罪,根据刑法115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

1、首先如果是被烧的房子或车子是比邻其他建筑物或易燃物,放火行为威胁到了公共安全,构成放火罪,根据刑法115条 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80万数额肯定是重大损失了。

2、如果是在偏僻的地方,房子比较孤立没有比邻物(如野外郊区等)一般不会危害公共安全,定故意毁坏财物罪;这种情况下如果明知房子或车里有人还放火那么就定故意杀人罪。根据刑法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你这个会在3到7年间。故意杀人罪的话根据刑法232条规定,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你这个属于故意杀人未遂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属于放火罪。现行《刑法》规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法律处罚: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1、如果损失达到犯罪的金额,就可能构成放火罪,或者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一定会负刑事责任。但判刑会比一般的要轻。

2、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3、从法律上讲,任何人对属于自己的财产都有处分权。包括将其毁坏,使其失去使用价值或者价值。但是,这种权利的性质是以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为前提的。只要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放火烧自己的财物,就属于处分个人所有财产的范畴,不构成放火罪或者故意毁坏财物罪。本案中的妻子放火烧自家的房屋,不是本人的个人财产,是全家人的共同财产,就可能构成犯罪。如果以放火为手段毁损自家房屋,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也不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如果妻子放火烧毁自家房屋,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应以放火罪论处。

4、《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5、这里的“重大损失”的标准,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司法实践中,一般为财产损失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

6、《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7、这里的“数额较大”,没有明确规定,各省有各省的量刑标准,但一般以5000元以上构成犯罪。

目前我国法律里没有纵火罪这样的罪名,只有放火罪和失火罪,根据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认定是否损害了公共安全的标准不是实际受损害的人或财物的多寡,而是这些人和财物是否特定。只有损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才构成本类犯罪。比如说放火行为可能导致周围的房屋或者邻居的安全隐患,由于放火罪是危险犯,即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并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即可判刑。

放火罪的量刑标准,《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