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个税抵扣申报_养小孩怎么抵扣个税?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3 04:20:09 人阅读
导读:谢谢邀请。赡养老人专项扣除的要求是非独生子女,每个子女最多不超过1000元。那还有一个隐含要求,就是每个老人名下扣除总额不能超过2000元。这个要求上来讲,在具...

谢谢邀请。

赡养老人专项扣除的要求是非独生子女,每个子女最多不超过1000元。那还有一个隐含要求,就是每个老人名下扣除总额不能超过2000元。这个要求上来讲,在具体操作时,每个子女只能填一个老人的信息,扣除的金额不能超过1000元。在税务局后台审核时,填写同一个老人的扣除信息之和不能超过2000元。如果只有两个子女,两个子女可以填写同一个老人也可以分别填写父母,只要每个人的扣除金额不超过1000元即可。

研究生教育每个孩子每个月可以抵扣1000元,全年12000元。可以选择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双方各扣6000元。申报时自己下载个人所得税手机APP,注册登录后在首页常用业务里专项附加扣除填报,或者由任职单位财务人员填报。如果没有工资薪金所得,只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在下一年的3月1日到6月30日汇算清缴时由个人自行填报。

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六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之一。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规定,纳税人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年满3周岁至小学入学前,属于学前教育的阶段,也是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一、子女的定义

子女,指的是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也包括未成年但受到本人监护的非子女。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不管孩子是婚生的,非婚生的,过继过来的子女,还是领养的子女,甚至是本人作为监护人的不是本人生的孩子,都可以作为法律关系上的子女,在专项附加扣除中扣除。这里强调的是法律上的监护和被监护的关系。如果说,孩子的户口在养父母家,那么孩子的监护人是养父母,即使你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也不能进行子女教育的专项附加扣除。因为你不是监护人。

二、扣除标准

扣除标准是每人每月1000元,父母可以每人扣除50%,也可以约定由其中一人工资较高的按照100%扣除。

三、扣除方式

父母双方一旦选定扣除标准,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总结一下,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强调的是是否为监护人,是监护人的就可以扣除,不是监护人的不能扣除。

谢谢邀请!

首先,要明白个税改革的目的一是探索建立综合所得的个税体系,二是减税,让人民享受到改革红利,三是通过个税改革来提高人们的纳税意识并通过税收来弘扬正能量,引导社会风向。

理解了个税改革的现实意义后对于问题就好回答了,既然是减税,当然是尽可能让人们享受到减税,所以税法没有去考虑老人是否有退休金的事。只有符合规定的扣除都可以去扣除。

至于扣除赡养老人的人是否真实赡养或者赡养的程度,税法也没有去规定,一是具体操作不好把握,成本也高,二是税法让扣除赡养老人的费用,其目的也想通过每个人在填报扣除表时知道赡养老人国家是认可的是鼓励的,从而弘扬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

赡养老人专项扣除条件

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前提是纳税人的父母满60岁,或者是赡养满足年龄条件且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这个前提下,再来看分配的问题。

如果纳税人是独生子女,则按照每个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如果为非独生子女,则应与兄弟姐妹分摊每个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分摊方式包括由赡养人均摊或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但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不同于子女教育可以随孩子数量翻倍,赡养多位老人也只有2000元的抵扣额度。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如果父母离异后重新组建家庭,在新组建的两个家庭中,只要父母中一方没有纳税人以外的其他子女进行赡养,则纳税人可以按照独生子女标准享受每月20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除此之外,就不能按照独生子女享受扣除。

“被赡养人”范围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这里的“被赡养人”是指父母,包括: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赡养岳父岳母或公婆并不在扣除范围之内。

非亲生父母养大的,但有赡养义务的人也是可以申报个税抵扣的。

根据目前的规定,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中子女教育项目允许父母其中一方每月扣1000元,或者父母亲双方每月各扣500元。对于离异的父母来说,可以通过协商的手段来分配抵扣额度,在一个年度内不可以变更。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