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处理财产损溢什么性质_待处理财产损溢是什么意思?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3 20:15:56 人阅读
导读: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两者性质不同,一个是清理,一个是损益固定资产盘亏:报经批准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两者性质不同,一个是清理,一个是损益

固定资产盘亏:

报经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报经批准后:

1)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2)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借: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按照业务发生频率来划分,一般将这一科目划分为资产类科目。 由于待处理资产损益,其核算范围既包括资产损失的实际价值,又包括资产收益的实际价值。所以当该账户反映资产损失时,实际它属于资产类账户;当该账户反映资产收益时,实际它属于负债类账户。据此,它是一个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参加讨论)

待处理财产损溢是在进行财产清查的时候用到的。待处理财产损溢是资产类的账户,借方登记的是财产的毁损数,贷方登记的是财产的溢余数待处理财产损溢的主要账务处理:  

(1)盘盈的各种材料、产成品、商品等,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产成品、商品等,盘亏的固定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科目。材料、产成品、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还应同时结转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处理。  

(2)盘亏、毁损的各项资产,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按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余额,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其借方差额,借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盘盈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财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等科目。

盘盈的固定资产是按会计差错处理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而盘亏的固定资产不属于会计差错,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而是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

举个例子说: 假如你公司是生产果汁的企业,原材料上月余额是100个苹果,当月记录用掉了60个,那么帐面应该有40个,可是你月底盘存时(数苹果时)发现实际的苹果是41个,比帐面多了一个,可又没有搞清多出来的苹果是哪来的,那么这个多出来的苹果你不可以自己处理,而是要把它先挂在一个科目里,等到弄清多出来的原因或你们领导有了处理结果后在做相应的会计处理,那么暂时所挂的科目,就是“待处理财产损溢” 会计处理如下(假设一个苹果2元钱): 借:原材料 2元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元 但是这没来头的苹果不能总放在那不用呀,所以需要查找原因,原因又查不出来,领导就批了,别查了,进收入吧。

将原来放进贷方的那个苹果,由借方转入收入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元 货:营业外收入 2元 相反,如果你月底盘存时发现实际的苹果是39个,比帐面少了一个,没查明原因前也要把它挂在这个科目里,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元 贷:原材料 2元 原因又查不出来,领导就批了,别查了,进支出吧 借:营业外支出 2元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元

你的问题属于经济性质的问题较强,作为法律人士只能从法律方面建议,最好对无法处理的财物先依法申请保全,以免后期存在他人滥用的行为。

可以这样理解,就是等待处理的财产,它是损失还是溢余结果还不清楚,只是转入待处理财产。所以导致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是暂记类会计科目。举个例来说,现金多出100 借 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 多出的现金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查明原因后进行转销。假设100元现金无法查明…那么此时应将100元冲销管理费用,因为平时很多无法分摊的费用都是算入管理费用,所以无法查明的现金溢余也应冲销管理费用。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贷:管理费用100 能懂了吗?

待处理财产损溢属于资产类帐户,增加计入贷方,是资产中特殊的一类科目,比如累计折旧也是一样的,增加在贷方

1、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

2、待处理财产损益是指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盘盈、盘亏、毁损的价值。其经常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即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待处理财产损溢在未报经批准前与资产直接相关,在报经批准后与当期损溢直接相关。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