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室盗窃转化为抢劫_怎样区分入室抢劫和入室盗窃?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2 06:52:53 人阅读
导读: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欢迎关注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我们专于征收拆迁法律研究,将为您提供最专业的征收拆迁法律服务!这个需要视情况而定,刑法规定: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欢迎关注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我们专于征收拆迁法律研究,将为您提供最专业的征收拆迁法律服务!

这个需要视情况而定,刑法规定: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一般而言,失手将小偷打死,可能会被认定为防卫过当,若在现实中真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找一个刑辩律师。

小偷入室盗窃后被发现,放下所盗财物,竟然殴打屋主,这种行为是不是可以作为抢劫来定义呀?我个人认为是:可以定义为抢劫定罪和故意伤害罪!



可是题中所叙述的内容有些不合常理的地方,大家再看下描述:

有下面两点问题:1.说小偷目的并非劫财,不劫财进你屋干嘛?不劫财用得着逃跑吗?2.你怎么认定放下东西就是为了逃跑,难道放下东西不能是为了抢更多财物过来制服你再抢劫吗?

也就是说,题主所叙述内容只会减轻对小偷入室抢劫罪行认定,你等于在说小偷不偷东西停止作案后又和我发生冲突,导致我挨打了,这样还就将入室盗窃抢劫说成了两个人互殴,你幸亏没把小偷打伤,真打伤了,照这样说法你还得担责!

很简单,证词是“歹徒入室盗窃后,被我发现并本能的进行阻止,对方将手中财物放在一边,为了抢走财物直接动手将我打伤,见我倒地,慌忙中忘记所盗财物仓皇逃走!”这样小偷入室盗窃抢劫伤人就成立了!

大家如有其他见解,请于下方回复交流。可加我关注了解更多奇趣新闻,记得点赞呦!

如果认定入室盗窃属实则是犯罪,作为户主失手打死或打伤应该定为正当防卫。但也不排除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酌情处理或处罚。

一个入室抢劫,一个是入室盗窃。都有一个共同点"入室‘’,那么这两个入室在法律有何区分呢?

本人之见:法律上的区分在于抢劫罪的入室是加重处刑的法定情节,而盗窃罪的入室是犯罪构成的要件。

一,我国《刑法》中关于抢劫罪分成两款:A,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暴力胁迫手段或其他方式当场劫取他人财物的是抢劫罪,其处刑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B,“入室抢劫"刑法将其作为加重处罚的"法定情节‘’,并规定"入室抢劫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丶无期徒刑、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因为入室抢劫它侵犯了刑法保护的多重客体,既侵害公民的人身权利又侵害财产权,而公民的住宅作为遮风当雨更作为生活起居保护自己的居所遭强制‘’入室‘’其社会危害是严重的必须予以严惩是刑罚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应有之意。

二,关于盗窃罪,我国《刑法》规定:以非法r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是盗窃罪。而从盗窃的客观表现方式来看必须是秘密的丶让人不易查觉的方式方法,如摸包、翻窗入室丶撬锁入室…。其中的"入室"手段就具有隐密性,没有这种隐密性的潜入他人住宅,嫌犯就达不到窃取他人财物的目的。因此,“入室‘’的隐密性特点正是盗窃罪的客观方面的特征,是该罪的构成要件之一,再结合其它要件就构成了刑法上的盗窃罪。

综上所析:入室抢劫中的"入室"是刑罚加重处罚的"法定情节,而入室盗窃中的"入室"是构成犯罪的一个要件。

按相关“司法解释”入户抢劫罪更重一些,请参考以下法律条文规定。

现行“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