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男方首付写2人名字_婚前买房写两个人名字,如何规避父母出资部分的风险?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0 11:11:51 人阅读
导读:婚姻法范畴,关键在于证明,你可以在向女方打款备注一栏写明用途并妥善保管,同时取得女方的入款信息,这样就可充分说明此房屋支付过程有你的全程参与,发生纠纷时可以此为...

婚姻法范畴,关键在于证明,你可以在向女方打款备注一栏写明用途并妥善保管,同时取得女方的入款信息,这样就可充分说明此房屋支付过程有你的全程参与,发生纠纷时可以此为证。至于分房会有其他因素,例如子女等,当然你的那份不会跑掉。

你男朋友一家都是实诚人。这才是正儿八经过日子的态度呀。

男朋友父母付首付,小两口还贷,日常开销剩下的钱都攒着。这是中国千千万万家庭,特别是父辈们都经历过的生活模式呀。你还跑到网上来问,我实在弄不明白,这种生活方式哪里让你不满意,哪里还有需要犹豫的地方!

现在网络,现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结婚时为了买房加名字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大家都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互不相让。男方家庭如此通情达理已经算是一股清流了。

虽然男方父母没有全款买房,但是我觉得小两口有点压力是好事,不能总是躺在父母的港湾里睡大觉。

赚钱上有压力总比嫁到不通情理的人家,公公婆婆专门盯着儿媳妇,等着抓她的把柄强。

一个家庭脚踏实地,和和美美最重要了。所以姑娘,不能再犹豫了,这样的老公,这样的公婆不好找!

原则上这套房子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一、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的处分原则。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在夫妻二人离婚时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进行处分。这种平均分配的形式指的是对财产价值的平均分配。在司法实践中,有一方选择要房子,一方选择不要房子;有两方都选择要房子或者两方都选择不要房子的情况出现,每一种情况司法上都会有不同的办法进行分配。

二、这套房子属于你们夫妻共同财产的依据。原则上,你丈夫的婚前财产属于他个人所有,与你无关。但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不动产物权发生变动以登记为生效要件。同时,根据婚姻法以及《合同法》的规定,你们婚后购买的房产原则上应当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你丈夫他用婚前财产全款购买房屋且只写了你丈夫一个人的名字,则房产属于他个人所有。但是,你丈夫选择写了你和他两个人的名字,对于首付部分在法律上视为你丈夫对自己财产的处分行为——赠与给你。而你们婚后共同偿还按揭的部分,原本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所以,这套房产在法律上是你们的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应当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进行分配。除非出现婚姻法上所说的特殊情况。

关于这个问题,引用以下内容作解答:

在这个谈钱色变的时代,房产价值的飙升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家庭中,高离婚率的大环境下,很多家庭都担心因离婚引起财产损失,场景集中体现在——父母为子女买房!

子女初入社会,工资低、房价高、压力大,很多父母会选择拿出积蓄给子女买房。所有的积蓄都得来不易,这里小律要给为子女买房的各位父母总结3点,以免将来出现更多不必要的纠纷:

1、避免登记在子女一方名下

很多父母给子女买房后都选择了登记在子女一方名下,从法律上来看,不管是婚前婚后这都属于子女的个人财产,但如果能登记在父母和子女名下,房产会更加“保险”!原因如下:

如果房产登记在子女和父母名下,那么该房产为父母和子女按份共有,如果有“加名”、“出售”等对房产的处置行为,都需共有人同意。

这样就能避免子女在未告知父母的情况下擅自处理房产,例如“房产加名”等。

2、签订赠与协议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及目前审判实践中比较统一的认识,该条规定的父母出资指的是父母全额出资。

如果父母是在子女婚后部分出资给其买房的,由于是部分出资,房产登记情况也可能相对复杂,为避免更多纠纷,这种情况下父母最好明确表示,或者签订赠与协议,表明该出资为对己方子女的个人赠与,即使子女离婚,父母出资的部分也不会被分割,从而保护自身财产权益。

3、使用银行转账方式

父母出资给子女买房,父母“给钱”肯定是没得说了,关键是“怎么给”?

在支付房款时,由于支付方式比较灵活,特别是购买二手房,为了便于交易,直接给现金的也很常见。

但是小律建议,在支付时尽量选择使用银行转账的方式。在证明出资事实时,银行转账比直接交付现金更容易认定出资事实。

以上是关于父母给子女买房应注意的3点,关注我,可获取更多实用法律知识!

============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