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离开现场就算逃逸吗_交通事故后离开现场算不算逃逸?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9 09:14:41 人阅读
导读:属于逃逸。原因:车辆未必就是驾驶员本人的,甚至是无牌无照的;肇事后没有留下真实身份和联系电话以便案件调查善后;未进行现场供述以便确认现场情况以及事故经过配合正确...

属于逃逸。原因:车辆未必就是驾驶员本人的,甚至是无牌无照的;肇事后没有留下真实身份和联系电话以便案件调查善后;未进行现场供述以便确认现场情况以及事故经过配合正确定责;驾驶员可能是无证或醉驾,甚至找人顶包,客观上都有逃避责任的现实性。有人称逃离现场是怕被打,但这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本人立即到交警队报案,否则不能采信。注:有人离开现场后用电话报案并称怕被打,这也不能采信。原因:1,交警到达现场后应该现身配合调查;2. 不能排除酒驾或无证驾驶逃避处罚的可能。当然这在各地认定不一致,还是按当地交警的定性为准吧。

合理的,撞了跑了联系不到你,这就是逃逸啊。单方事故无人伤有较高物损,联系不到对方,无报警无报险无留联系方式,很符合交通逃逸定义。说实话,如果你不是想逃逸,也不想报警,完全可以留下联系方式,一般这种事故你们达成赔偿协议,交警不会按逃逸的,吃一堑长一智吧。要么找媒体求助。 附上法条: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112条第1项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在认定是否构成逃逸时,应探析交通肇事者“逃逸”行为当时的主观心态。交通肇事逃逸必须以“逃避法律追究”为前提,如果肇事者并没有主观规避法律责任的意识,甚至根本不知晓业已发生交通事故,则不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肇事逃逸”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也就是说,判断是否属于逃逸的关键就在于准确认定肇事人离开现场的目的,如果离开现场的目的不是为逃避法律追究,而是惧怕被害人家属围攻、殴打而离开现场,或者因报案或为抢救被害人需要而不得不离开现场等,均不属于“逃逸”。

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撞到了人而走掉,就不构成肇事逃逸。

交警要根据当时情况是否是肇事逃逸。

当然你需要在交警出具事故认定书之前,向其提供你不知情的证据,若不能提供,很可能事故责任认定上对你不利。

谢邀!肇事司机离现场不一定是逃逸,要看他离开现场去干什么来判断。

视情况而定

第一:肇事车辆于车祸现场立马逃跑属于肇事逃逸

第二种:车祸现场有人身伤害,未等待救援车辆,自助救援受害者,送去就医,离开现场不属于逃逸

至于保险按《保险合同》约定,肇事车辆于车祸现场未停留,保险公司就不再承担保险责任,车主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费

交通事故中征得了被撞人同意后离开现场应当不算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指驾驶人不下车查看、寻问被害人伤势情况,擅自离开事发现场或明知受害人有受伤损害情况,不报警,不施救,为逃避责任私自驾车离开现场。还有一种情况是虽将受害人扶进车内,谎称去医院救治,但半路将受害人弃在路旁不管,驾车逃离。

肇事逃逸在交通事故中是最恶劣、最无人道,情节最为严重的交通肇事违法情形之一。

车辆碰撞人员后,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主动要求被撞人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轻微没什么后果,在征得被撞人同意后可以离开现场,但要搜集好一些证据,比如附近有无监控设施,附近有没有自己熟习的见证人,用手机拍下事故现场,最好有对方当时的对话录音,防止被撞人家属事后找后帐,引来麻烦。

我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的简单,司机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是不能认定为逃逸的。因为在认定逃逸的时候,通俗的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驾驶员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二,驾驶员逃避法律的制裁。三,驾驶员驾车或弃车离开事故现场。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可以认定为逃逸。


关于司机不知道的例子。

为了给大家更好的表述这个问题,我给大家举两个真实的案例。在这两个案例当中,驾驶员都没有认定为逃逸。没有认定逃逸的理由是驾驶员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

2019年7月。通过视频监控可以看到一辆大车在一个商店的门口停下来。车上只有司机一个人,司机下车到商店去买东西。一辆摩托车直接追尾到大车的后方,摩托车驾驶员倒地不起。大车驾驶员从商店出来后,从车的前方直接到了驾驶室,驾车离开事故现场。

在此期间,没有任何人提醒大车司机发生了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了模拟。大车司机从商店出来在视觉上是看不到交通事故的,摩托车驾驶人和摩托车。

交警在事故责任认定的时候,没有认定大车司机的逃逸行为。在这起交通事故中,认定摩托车的驾驶员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2020年2月。一辆小车在超越前方的非机动车时。非机动车的驾驶人员一名老人摔倒在地。从周围的商店的一个监控,可以看到老人并没有和小车进行接触。

事故民警对老人进行询问的时候,老人承认自己在小车超越的时候,因为小车车速过快鸣笛之后,他自己吓倒了。

这辆小车在车上有视频监控,从视频监控所反映的内容是发生交通事故之前,司机和乘坐人正在聊天儿。通过老人的时候,车辆进行了鸣笛,鸣笛之后两人依然在正常的聊天,并没有谈到发生交通事故这件事情。交警通过此视频可以认定驾驶人员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

交警部门在责任认定的时候,认定小车的司机承担了事故的全部责任。但是在引用条款的时候并没有引用逃逸的行为。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的时候发生交通事故,作为机动车的驾驶员或者说,交通事故的参与者是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证据证明驾驶员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在交警队的责任认定的时候,是不能采用逃逸来认定交通事故的。


交警队的责任认定。

交通事故发生之后。事故办案民警会到事故现场进行认真仔细的勘察,并收集现场的各种证据。通过对当事人的询问,分析交通事故的案情。

事故民警将根据交通事故中当事人的过错行为以及过错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来划分交通事故的责任。对于是否是交通肇事逃逸的案子。交警部门在取证的时候必须要对驾驶人员是否知道交通事故?是否逃避法律制裁,是否有具体的驾车或者骑车离开事故的行为进行分别的取证。如果缺少任意的一个证据环节,都不能认定为肇事驾驶员存在逃逸行为。


我的个人建议。

交通事故处理当中,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交警部门严厉打击的一种违法行为。因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后果扩大化。在很多交通事故当中,由于肇事驾驶员的逃逸,造成了伤者的二次碾压事故经常的发生。在国家的法律规定当中,对肇事逃逸的行为处罚是非常严重的。

但是我们在认定驾驶员是否存在逃逸行为的时候。一定要确认驾驶员是否知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否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有逃避法律制裁的想法?是否有驾车或弃车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当这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时候,才能认定驾驶员存在逃逸行为。


以上就是我对这件事情的个人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还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