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加逃逸怎么判刑_酒驾逃逸会判刑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5 22:17:09 人阅读
导读: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此行为属于酒驾逃逸行为,可能会构成危险驾驶罪,所以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酒驾本身也会遭受行政处罚。同时,酒驾逃逸后...

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此行为属于酒驾逃逸行为,可能会构成危险驾驶罪,所以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酒驾本身也会遭受行政处罚。同时,酒驾逃逸后若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是拒赔的,由逃逸者承担全部的民事赔偿责任。在刑事责任上来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从行政处罚角度来看,酒驾加上逃逸,基本上负事故全部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属于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且情节特别恶劣,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终身不得取得驾驶证;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扩展资料:

醉驾逃逸和普通交通肇事逃逸处罚的区别:

1、交通肇事逃逸,即使致人死亡,判例中最高的刑罚是有期徒刑15年;而一旦发现是酒驾肇事致人死亡,有可能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该罪最高刑罚是无期徒刑或死刑。

2、醉驾肇事逃逸处罚。醉酒驾驶,并造成一死一伤,不排除有可能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判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根据《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规定,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

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应依法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详情了解请关注交通事故赔偿资讯微信公众号

这种情况严重了,醉驾致人死亡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同时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又逃逸的,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司法实务中,二罪法律责任竟合,重罪吸收轻罪。如果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死刑;如果以交通肇事罪处罚,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究竟是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还是定交通肇事罪,还要结合其它情节予以考虑。

无论定哪个罪,都是比较重的罪,而且还要附带民事诉讼赔偿。尤其是逃逸行为最不可取,不仅加重了你的罪过,而且道德上不可原谅。实务中,逃逸行为很难取得死者近亲属的谅解,使你失去了从轻、减轻的可能。

至于说死刑不大可能,你说的这个案件多数倾向于交通肇事罪,致人死亡和逃逸是两个加重情节,但也在法定刑内加重。无钱赔偿不会加重判刑。大胆替你预测个刑期,不会超过十年。

专业讲解:

酒驾逃逸的处罚办法

酒驾造成交通事故应当按照刑法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具体的刑罚根据肇事者造成的事故严重性及影响程度来判定。

1、肇事后逃逸,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的情形,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两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2、发生交通事故致使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他人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且逃逸的情形,依法判处肇事逃逸者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肇事后逃逸致使他人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致人死亡的情形,依法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当事人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销毁证据等,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等等。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