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如何规避法律风险_企业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3 08:53:22 人阅读
导读:一、与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在招聘和录用督训、组训等人员时,存在着不签劳动合同的现象,殊不知,《劳动合同法》已经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

一、与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

在招聘和录用督训、组训等人员时,存在着不签劳动合同的现象,殊不知,《劳动合同法》已经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在新法颁布后,这种行为存在以下风险:

(1)支付“双薪”的风险。《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试用期过后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由此可见,试用期是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之内的,仅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即为劳动合同期限,同时,试用期不是:“遥遥无期”,劳动合同法还规定试用期与劳动合同期限挂钩,而且同一个用人单位与同一个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因此,公司、企业仅约定试用期,不仅不能降低成本,反而会增加成本和招致执法部门的严惩。

三、对员工采取担保措施才能避免错失

正如《劳动合同法》第84条规定的那样,“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因此,若企业想避免员工给企业造成损失,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向员工收取财物或扣押证件,而是通过内部管理,完善责任追究,才能避免卷入法律风险的“漩涡”。

公转私的法律风险

一、有限责任公司法规定,公司所有钱必须受监管,严禁挪做私用,一但进行债权、债务核算,发现有挪为私用情况,轻则公司不受有限责任保护,公司股东有可能负无限责任。重则会被定义为挪用公款罪入刑。

二、税务部门核税是按公司帐的进项和销项核查,如果出现公帐外走帐,没相应纳税凭证,有可能出见偷税漏税嫌疑。

三、银行对公转私走帐要进行反洗钱监管。当数量达一定标准,有可能进入司法调查。

相应的风险防法措施

但是现实公转私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大部分私企老板都这么干,因为钱放在对公账户受监管的限制太多,比如取现限制,用途限制,时间限制等,转到私人账户方便太多。

所以,一般做法就是,造工资表,奖励金,差旅费、备用金等名义提现,一般不要把公帐转到你朋友的私人帐号或法人帐号,也样追查起来就说不清楚

从公帐转私帐一般需要开证明的,就是证明这笔钱为什么转,需盖公章,比如说转给你朋友的劳务费,什么项目奖励之类的,领用人签字留下凭证,如果支付给非一般纳税人货款,则需开相应普票。

一般而言,转数十万的公转私账,还上了人民银行的反洗钱系统,大可不必担心,但是一年累积过多的话就要注意了。数量过多就会进入重点监控。

总之,公转私不如以前监管那么严格了,出现很多灰色地带,各监机构睁眼闭只眼,但各项监管的法律法规并没修改或撤消,所以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为好。

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社保是第三方代缴,公司存在的法律风险:

1、如果社保是其他公司代缴的,那么应该签订劳务派遣合同。风险就是劳动者辞职时,可能不好到社保局办理转移社保手续;

2、没有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的话,公司这样的做法,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3、如果想通过再与员工签订劳务合同,也不能规避法律风险。 规避的办法: 1、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规定,公司用人应该签订劳动合同,并且为员工办理社保费缴纳手续。 2、或者由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用人合同。

第一,试用期也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第二,劳动合同中不能只约定试用期。

第三,约定使用期要合法,不能超过法定的期限和标准(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超过法定部分无效。

第四,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第五,试用期工资标准不能低于法定标准,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六,试用期也要为劳动者依法购买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

第七,劳动者在试用期患病或非因公负伤,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劳动者相应的医疗期,满足劳动者医疗期待遇。

第八,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要符合法定程序:

1.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2.要向劳动者说明解除的理由,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如有);

3.要制作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送达劳动者。

第九,依法履行劳动合同义务,避免劳动者利用试用期辞职,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招录损失、培训费用、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注册公司时,为有效规避以后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经营地选址的关键因素

1、租金是企业以后长期经营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必须考虑经营地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因素;

3、经营地是否有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抚持政策。

4、军产不得用于经营场所的规定。

二、认缴资金多少比较适合企业的发展



1、企业未来的经营计划和思路;

2、公司认缴资金过低,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同时,很多企业参加招投标时,由于注册资本、财务报表数据等因素被拒之门外;

3、一般企业设立,以认缴资金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一旦企业发生经营风险,全体股东风险承受能力,必须加强风险控制意识。

三、公司法定代表人、股东、监事和财务负责人的征信状况

1、企业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征信,直接影响企业未来融资等重要经济活动开展;

2、企业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征信,其中一个主体有问题,必将影响本公司和相关其他主体的征信。

四、公司章程



1、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健全制度型企业。通俗的说,就是“亲兄弟明算帐”,“丑话说在前,以后少扯皮”;

2、公司章程里重要一点:是否提供对外担保;

3、公司章程作为公司内部规章,其效力仅及于公司和相关当事人,而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股东认缴资本比例分配,同时公司重大事项投票权的约定。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必然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股权结构过于分散,不利于民主集中。

5、经营范围相对固定,事前须考虑周全。

五、环评、消防、卫生等预先自评

1、对企业重要事项事前自评,主要考虑相关证明能否合法取得,从而能否正常开展生产经营。

2、涉及企业前置审批事项的预先评估。

本文由云南顺通财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整理。原创不易,期待转发点赞,有关注不迷路。

规范企业主导行为

1、如果你的单位很多时间需要临时用工,就应该将用工对象基本固定,不要怕付出保险等成本;并且书立合同,一月、三月一签等等。2、一般临时性工作最好用签约职工,可以将临时安排写进合同,避免事实劳动关系存在。2、其实解决比较简单,无论什么形式的用工,都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是有范本的,只要你不嫌麻烦,就可以避免因事实劳动关系而可能需要你出血的不良后果。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2011年7月1日起,《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这两部关乎全体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带来的观念冲击都是史无前例的。广大用人单位必须尽快学习和掌握这两部重要法律,否则必然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被撞得头破血流!

据统计,有关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的劳动争议已经占到所有劳动争议的80%以上,是目前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因此,如何规避劳动关系风险,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对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笔者在执业过程中,办理过大量劳动纠纷案件,许多企业出于对法律的不了解或漠视,或对具体的操作不清楚,从而在劳动争议案件中败诉,遭受巨大的损失。鉴于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粗浅的阐述,以期引起广大用人单位的注意,有效规避风险:

01.企业一定要签订好劳动合同

02.企业规章制度的依法制定、通过、颁布不容忽视

03.关于购买社保的相关问题

04.加班费问题

05.收集、保存证据,注重举证不能的风险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