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合同赔偿多少_企业未和我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1 22:47:03 人阅读
导读: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者入职一个月之内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不签订视为事实劳动关系。从次月起公司要支付你双倍工资,但你要搜集相关证据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者入职一个月之内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不签订视为事实劳动关系。从次月起公司要支付你双倍工资,但你要搜集相关证据证明事实劳动关系。证据有如下几种:入职登记表,考勤记录,工牌,工资条等……

你好,我是活出不平凡的自己,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本身是学法律出身的,我来给你解析一下你遇到的问题。

首先,正常情况下,用人单位应该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合同没有签订,劳动关系从你进入企业工作的那天开始计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你现在在私企工作一年半了,视为你与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是说合同期限是不确定的。

然后,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也就是说,从第二个月到十二个月公司应该支付你双倍工资。你比其他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可以多拿11个月工资。


接着,《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你没有严重违发你们公司规章制度、没有严重失职对你们公司造成其他损害、没有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你在本公司的工作任务造成重大影响。你可以获得经济补偿,你工作一年半,那半年没有具体明确是否超过6个月,如果超过6个月,你可以拿到2个月工资经济补偿,如果没有超过6个月,你可以拿到1.5个月工资经济补偿。月工资指的是你裁员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综上你可以拿到11个月的补发工资和2个月或1.5个月工资经济补偿。如果公司没有及时把补发工资和经济补偿给你,第一,你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拿到支付令公司一般就会把补发工资和经济补偿给你,如果公司还不给,你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第二,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你去公司所在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前提要准备好工牌,打卡记录,以及发工资记录等能证明你和公司的存在的劳动关系的资料。

如果你有其他法律问题,可以关注我,我免费提供咨询。

在一家不签合同、没有保险的公司工作,确实很让人没有安全感。

这样的公司由于不规范,往往存在很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情,我们应当抓紧一直并索要相应补偿待遇。

我们具体可以有哪些待遇呢?

第一,补缴社保。依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在内的5项保险。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一般由职工本人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如果补缴社保,职工个人也需要承担相应个人社会保险费。

企业的损失是,从欠缴之日起,每日加收5/万的滞纳金。相当于一年18.25%的利率,也是非常高的。

投诉用人单位不缴社保,应当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社会保险征收机构投诉,而不是向法院起诉。督促用人单位缴纳社保是行政部门的职权,司法部门没有这样的权力,相应职责我们要搞清。



第二,补缴住房公积金。没有缴纳五险肯定也没有缴纳住房公积金。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用人单位应当给职工缴纳。但是职工不应该向劳动监察部门维权,应当向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住房公积金不属于社会保障的范围。

第三,双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建立劳动关系当月签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给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应当自签订合同的次月起支付双倍工资。

不过如果用人单位一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就视同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双倍工资的时间是从签订劳动合同的次月至到用人单位工作的一年。

双倍工资,属于经济补偿类待遇,一般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提出仲裁。一般仲裁机构只支持距离仲裁申请一年以内的双倍工资,因为劳动者长期在用人单位工作,应当知晓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劳动仲裁的受理时间是以劳动者应当知道自己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我们在用人单位工作两年,这就是超时效了。

第四,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没有给职工缴纳保险,职工可以主动离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应发工资标准计算。

如果用人单位通知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一般应提前30天告诉劳动者,否则应当加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关于题目所说的赔偿,实际上大多数人理解都是经济补偿金。但实际上《劳动合同法》中规定,有一项叫做“赔偿金”。

用人单位什么情况下,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呢?一般是给劳动者造成的经济损失,或者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比如企业不给职工理由就直接撵职工走人。赔偿金的标准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支付了赔偿金就不需要再支付经济补偿金了。

综上所述,职工所有的补偿和有关待遇还是比较多的。职工补交社保以后,还可以享受失业金待遇,所以抓紧去维权吧。

1、要搜集证据证明存在劳动关系

2、若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可以主张最多11个月的双倍工资

3、公司违法解雇,还可以要求赔偿金

我是林律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可爱]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劳动合同的作用是证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存在劳动关系,也是对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的最好规范。

用人单位如果不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那么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

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双倍工资赔偿,最多11个月,超过1年的则定为无固定期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不予以赔偿,那么劳动者可以到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但必须要有证据(工资条,上班打卡表等)证明你是该公司的员工。

劳动者可不签的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能签哪些劳动合同?

触犯法律,违反《劳动法》,违背意愿不平等的劳动合同不能签。




没签劳动合同,对就业单位是很不利的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该怎么办

被迫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被迫与劳动者签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利益将造成较大影响。在动争议处理中企业十分被动。不签劳动合同,责任主要在是企业。一旦产生劳资争议,企业拿不出重要依据——劳动合同,违法在先,按照法律规定,必须承担诸多不利后果。

签订劳动合同时间时怎么规定的

《劳动合同法》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如果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其行为即不违法。(《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二款: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常见花招

目前存在部分企业滥用的情形,比如试用期满才签、试用期很长、工资很低、试用期不参加社保等。

1、首先要明确,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试用期,试用期是包含在合同期内的。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因此,企业不能以试用期为由不签订劳动合同,且试用期内也必须依法为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试用期的工资也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试用期的长短也有讲究。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同时,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3、不能随意调整岗位工作地点、合同内容。双方应约定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至于单位可随时调整员工岗位、地点,员工必须无条件服从,则是典型的“霸王条款”。一旦单位在合同期内因生产经营需要或其他原因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地点的,双方应协商一致。如确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而双方又无法就变更合同达成协议的,则可按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企业应支付经济补偿。

4、休息休假首列合同必备条款合同内容:双方应确定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很多企业严重超时加班,有的还规定:单位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随时要求员工加班,员工不得拒绝。

5、患病非因工负伤有相应待遇。企业应依法为职工参加社保。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在医疗期内应有病假工资常见花招:一些用人单位常以参加社保职工也要交钱、有员工不愿参保为由,不为员工参保。还有些单位规定,员工患病停工治疗的没有工资。用人单位应依法参保并将为劳动者办理参加社保手续和扣缴社保费的情况如实告知职工。

6、用人单位的“生死合同”无效。一些单位没有明确告知劳动者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有些合同还规定,如果因为劳动者“操作不当或违章操作”,发生的工伤事故单位概不负责之类的“生死合同”条款。专家指导: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提供符合国家劳动卫生标准的劳动作业场所,切实保护乙方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如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应如实告知劳动者,并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这种告知等义务是法定的、无条件的,不能等劳动者咨询才告知。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