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_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区别?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2 13:15:17 人阅读
导读:应纳所得税额是指你要缴纳所得税的是多少?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你要用来计算所得税的金额。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用税率汇算清缴是指企业所得税等实行预缴税款办法的税种,...

应纳所得税额是指你要缴纳所得税的是多少?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你要用来计算所得税的金额。

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用税率

汇算清缴是指企业所得税等实行预缴税款办法的税种,在年度终了后,对年度的税款进行一次汇总结算并清缴。

企业所得税,应按全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计征依据,本应要等到年终后才能确定,但如果全部税款等到出结果后一次性缴纳,不利于税款的均匀入库。所以,为了保证税款及时、均衡入库,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取分月、分季预缴税款,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征收办法。

分月、分季预缴,一般按纳税人本季度 (月) 的课税依据计算应纳税款,与全年结算的课税依据通常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在年度终了后,必须进行一次汇总计算,清缴税款,对已预交的税款实行多退少补。

企业所得税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中,对于汇算清缴有很多明确而细化的规定。包括对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也有相应的规定: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实行查账征收和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无论是否在减税、免税期间,也无论盈利或亏损,都应按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汇算清缴。实行核定定额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进行汇算清缴。”因此,认为采取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需要进行汇算清缴的观点是错误的。

具体的汇算清缴办法和时限要求,执行与其他纳税人类似的规定。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第二条,企业所得税汇算精缴,是指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自行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月度或季度预缴所得税的数额,确定该年度应补或者应退税额,并填写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提供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结清全年企业所得税税款的行为。第六条规定,纳税人除另有规定外,应在纳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和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办理结清税款手续。

《核定征收企业所得锐暂行办法》第十三条也规定,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办法的,纳税人年终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按规定填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主管税务机关。该类纳税人在填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只需填写与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相关的项目、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和应纳税额等项目,并在备注栏中注明实行的征收办法及应税所得率。

1、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它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即: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2、应纳税额:是纳税人按“应纳税所得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的税额。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应纳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得到的结果,用公式表示如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其实就是利润总额,应纳税额是利润总额乘以所得税率后的税额,就是你所应交的所得税额

可以这样理解,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已经缴纳的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你缴纳所得税的基数。应纳所得税是指你更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计算出的所应该缴纳的所得税,但是实际上还没有缴纳。

应纳税所得额 一般来说,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扣损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简称应税所得,是自然人或法人在一定期间内,由于劳动、经营或投资而获得的继续性收入,扣除为取得收入所需费用后的余额。广义上包括一切收益,狭义上只包括有连续来源的收入,如经营利润、工资、股息等,扣除相应费用后的纯收入,不应包括临时、偶然的一次性所得。  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所得税费用”, 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2、应纳所得税额,就是企业当期应当缴纳的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于适用税率。应纳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得到的结果,用公式表示如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所得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 25%

或=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25%

年终汇算清缴的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25%

多退少补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月(季)已预缴所得税额

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办法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个人所得税与增值税区别:

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但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

因此,我国也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都是税,增值税由国税局征收,个人所得税一般由公司代扣代缴,由地税局征收。

应纳税所得税和应纳所得税额是一类的,就像增值税和增值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从税法角度考虑的,你可以粗略的把它当成会计上的利润总额,乘以税率就是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额是会计角度,不止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还有其它税种比如增值税,消费税

区别是应纳所得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所得税率所得到的结果。 应纳税所得额是实现的利润总额。 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    1、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2、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 如企业产生了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的话,应纳所得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的基础上还要-减免税额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