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双倍工资是怎么算的_双倍工资赔偿怎么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8 04:15:32 人阅读
导读:【每日讲法观点】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即成立,用人单位应当在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向劳动者发放双倍工资,直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

【每日讲法观点】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即成立,用人单位应当在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向劳动者发放双倍工资,直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但最长不得超过11个月。

对于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双倍工资的请求,虽然法律规定了劳动争议类型案件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起算点为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一定的争议。

实践中,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给付双倍工资,仲裁时效期间的计算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自用工之日起次月,逐月分别计算一年仲裁时效

举例说明如下:劳动者自2020年1月进入用人单位工作,从第2个月开始分别逐月计算仲裁时效。

  • 2020年2月对应的时效期间为,2020年2月2日至2021年2月1日;
  • 2020年3月对应的时效期间为,2020年3月2日至2021年3月1日;
以此类推。如果劳动者在2021年5月1日向用人单位主张给付双倍工资,则2020年1月—4月份的双倍工资已经超过时效,无法主张。

自入职满一年或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次日开始计算一年仲裁时效

举例说明如下:劳动者自2020年1月进入用人单位工作,到2020年12月31日工作满一年,请求用人单位给付双倍工资的时效,从2021年1月1日起计算,时效期间为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自第一次主张权利之日起向前推一年

举例说明如下:劳动者自2020年1月1日进入用人单位工作,到2020年12月31日工作满一年。

如果劳动者在2021年5月1日向用人单位主张给付双倍工资,向前倒推一年时间为2020年5月1日,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给付双倍工资的期间为2020年5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总结

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为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产生双倍工资赔偿的争议在司法实践中很多。虽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争议类型的仲裁案件时效为一年,但是起算点规定的较为模糊。

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给付双倍工资时效期间的起算点争议较大。但是时效为一年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没有争议。

现在大伙都都知道公司没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员工双倍工资,但其中一些细节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如何赔偿、如何操作,这应该是大家都关心的。

关于没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说明

一、入职第一个月是法律规定的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缓冲期。只要公司在一个月内完成签订即可。

二、若超出一个月直至满1年这期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才需要支付双倍工资。也就是总共11个月。每个月的工资按照入职时约定的为准。

三、实际上公司在实际支付双倍工资时只需要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即可,因为你工作的月份,公司已经有正常支付了工资,所以公司还需要支付差额部分的1倍工资即可。

关于没签合同要双倍工资,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因为没有劳动合同,所以最难的就是要证明劳动关系,只有这个成立,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才成立。那么我们要最大化的去找这些证据:工资条、工资发放记录、入职表、工作记录、公司涉及到自己信息的通知及单据等、工作证等。

当然公司肯定不会主动给你双倍工资,那么我们只能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进行,最终要的就是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材料,只要有这个就一定能胜诉,只是时间而已。

1、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最多可以支持11个月的双倍工资;追溯期为一年;在2008年以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不支持双倍工资; 2、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第九十八条 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在一些情形下,也就是要满足了双倍工资赔偿的条件后,劳动者就可以申请双倍工资或者双倍赔偿了。那么双倍工资赔偿怎么算呢?劳动法中是怎样规定的呢?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的法律知识来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双倍工资赔偿怎么算

一、主张双倍工资的时效员工主张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从应当支付双倍工资期间最后一日的次日作为起算点,时效为一年。

二、可以主张双倍工资情况(在主张双倍工资的时效内)

(一)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最多支付11个月的工资;

(二)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最多不超过12个月的工资;

(三)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签订的,应当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最多不超过11个月的工资: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2、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3、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4、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三、双倍工资的性质双倍工资中,一倍的工资是劳动者正常劳动所得,另一倍的工资实际是惩罚性赔偿金,是因用人单位未按法律规定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承担的法定责任的体现,不属于劳动报酬,不应计入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计算基数。

四、双倍赔偿问题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要正确理解该条款,我们必须厘清什么是“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只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须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概括为“协商解除”)

第三十九条说的是,只要劳动者存在下列情形,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且无须经济补偿,包括六种情形:(概括为“强制解除”)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不符合条件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违反制度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失职舞弊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多重劳动关系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即: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欺诈胁迫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刑事处罚

第四十条说的是,三种情形解除劳动合同,须提前30日通知对方,或格外多付1月工资。同时需支付经济补偿。(概括为“补偿解除”)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患病负伤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不能胜任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情况变化

第四十一条说的是,裁减20人以上或10%以上员工的条件(概括为“裁员解除”)

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第四十二条说的是,不得依照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解除劳动合同的六种情形(概括为“禁止解除”):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危害作业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劳动力丧失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医疗期间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生育期间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工龄条件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其他

但是,依照第三十六条协商解除,以及依照第三十九条强行解除,是不禁止的。

双倍工资赔偿一般是在用人单位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等情况下劳动者可以申请的,双倍工资就是当前工作的工资的两倍。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到您。如果您的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华律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前来进行法律咨询。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