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同工不同酬的句子_如何看待同工不同酬?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3 01:29:58 人阅读
导读:同工不同薪:现在用工劳务派遣工中普遍存在;心理感受:不公平;引起后果:工作得过且过心里失衡,委屈我大侄,大学毕业三年,在一家国企工作,岗位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员,...

同工不同薪:现在用工劳务派遣工中普遍存在;心理感受:不公平;引起后果:工作得过且过

心里失衡,委屈

我大侄,大学毕业三年,在一家国企工作,岗位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员,毕业后来此公司工作,毕业时签订的劳务派遣合同,单位说是过了试用期可以转正。

孩子工作很努力,这个工作需要经常出差。薪酬第一年按实习生工资发放,月工资3500多。年底没有奖金,只有些外业补贴。这不工作已经三年了,去年正式员工调整工资,劳务派遣工就没有调整,保险福利也没有公积金,也没有年金,差很多。年底也没有年终奖、效益奖。工资整体比其他同时入厂的差了5万左右。

心里很郁闷,现在工作也提不起兴趣,得过且过。

但现在他公司有一个大工程,施工周期二年,他准备把这一个大项目从头干到尾如果公司再不给转正,就另谋高就了,这样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资源。

这种方式对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是一种侮辱,一种耻辱。从工作内容上来:工作一样,甚至工作内容比正式员工做的都多,但在回报上差了很大。

后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去年大侄同我谈起这个问题时心里很委屈。我就给他重新制定了后期的职业发展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充分利用这二年时间做一个完整的工程流程,积累大型项目经验,包括管理经验、施工工艺等
二、进中级工程师
三、考工程预算员二级证
四、考一级建造工程师证

五、拓展自己的资源、包括人脉资源,加入行业协会,认识更多优秀的朋友

二年后如果公司不能给予认可,顺利跳槽做准备。


我是职业生涯规划师陈秋艳,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分享,如果您职业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困惑可私信交流。

可以以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为由,申请劳动仲裁。

无所谓,错与对

目前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里面,同工不同酬现象是广泛存在的。

在国企里面,存在着劳务派遣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里面,存在着合同工。这两种人员就是平时新闻报道里面经常出现的“临时工”,他们做着和正式工一样的活,但是不管是工资、福利、升迁上,他们所享受的待遇都远远不如正式工,也就是无法享受“同工同酬”。

这种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编制和钱。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关和企业在工作种类上分得越来越细的情况下,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作量越来越大,而人员编制是固定的,也就限制了正式人员的增加,派遣工和合同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这种情况其实从长远看来,对于机关和企业都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临时人员因无法享受“同工同酬”,因此对于单位没有归属感,流动性非常大,可能刚熟悉工作,他们就要辞职了。虽然《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明确了工资分配应该要同工同酬,但是具体落实起来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努力。

怎样才能同工同酬呢?

在目前情况下,短期内不会有很大改变!因为目前劳务派遣和临聘人员的基数十分庞大,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直接将所有人的待遇都提升到和正式人员一个档次,一来对于辛苦考入体制内的人也并不公平,二来对于企业和政府的财政都是一个难以承受的压力,因此只能等待一步一步慢慢改革。

对于个人来说,最简单的方法还是通过考试,现在有很多国企都有针对劳务派遣员工进行转正考试,而机关事业单位就要通过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只要能够进入体制内,该享受的待遇就都会有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有疑问欢迎下方留言或私信交流。

人权控制,自己有权搞年薪,其他工作,有权强压就行,自己多收入,别人多干活。

是一种歧视性的道德观,或者说是一种具有特权思想的道德观,不管对于男女之间的同工不同酬,还是同性之间的同工不同酬。


你好,可以获得2种赔偿:

  1. 同工不同酬的差额工资补偿。
  2. 经济补偿金。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应该实行同工同酬,如果企业没有做到这点,企业方面的行为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

对于差别待遇,你可以要求企业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同工同酬来实施,如果你与企业对这个问题协商无果,那么你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可以要求企业补足你同工不同酬的差额工资以及支付你经济补偿。

差额工资补偿总额=月工资差额×N(N为月份总和)

经济补偿金=当前12个月工资总额的平均数×n(n为工作年限折算的月份数,标准是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如你在这家公司干了2年8个月,就应该一次性支付你3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