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辞退补偿费的分录_解聘补偿金的帐务处理?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6 20:25:10 人阅读
导读:满足辞退条件员工辞退补偿费作为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损益。辞退补偿费首先计提作分录借:管理费用—辞退福利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根据银行存款支付辞退福利作分录借:应...

满足辞退条件员工辞退补偿费作为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损益。

辞退补偿费首先计提作分录 借:管理费用—辞退福利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根据银行存款支付辞退福利作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贷:银行存款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2006)》第六条规定,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一)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该计划或建议应当包括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职工所在部门、职位及数量;根据有关规定按工作类别或职位确定的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补偿金额;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时间。 (二)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规定,满足本准则第六条确认条件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自愿裁减建议的辞退福利应当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所以,贵公司支付的此部分补偿费可以计入“管理费用”中。

计提本次确定辞退补偿费用10万作分录借:管理费用—辞退福利1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100000根据银行回单支付本次辞退补偿费用5万作分录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50000贷:银行存款50000

一般是不用缴纳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若发的钱超过了标准 超过标准的部分可以按照工作年限(超过12个月按照12月来分摊公式是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A A乘以工作年限(大于12按照12来算)为应缴纳个税数 由你单位在支付时代扣代缴 分录发的钱全部计入成本费用 借成本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所得税费用-个税 贷应缴税费-个税 发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现金 代扣代缴 借应缴税费-个税 贷现金

1、通知是书面还是口头的?如果超过20个人的调整要去劳动局备案裁员。你接受了书面通知的话,可能劳动合同已经宣告解除了。

2、如果你的劳动合同没有解除,你没签过任何解除协议的话,就按照正常的劳动法来做n+1,你说的补偿是需要给你的。

3、如果公司在3个月内宣告破产,进入清算环节,如果说公司无力支付的话,你的补偿可能拿不到。

辞退员工所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先进入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科目,然后分配进入管理费用。辞退员工所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属于辞退福利。辞退福利的账务处理如下:一、计提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二、发放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扩展资料: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企业支付职工福利费、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或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发放给职工时,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结转相关成本。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企业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支付辞职人员工资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工资贷:应付职工薪酬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辞退工人的工资,如果不是劳动赔偿性工资,就是其原来的劳动所得,因此完全应该归集到产品成本或费用科目,无需另设管理费用-辞退福利科目。如果是劳动赔偿性工资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现金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