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高利贷受法律保护吗_放高利贷有什么后果?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3 07:03:15 人阅读
导读:这段文章说的没道理,我举一例子,甲找乙借十万元钱买房子,利息是2分,当首付十万以。房价暴涨,翻了一倍,请问他应该还放贷人多少钱,人不能昧了良心。当别人帮助了你,...

这段文章说的没道理,我举一例子,甲找乙借十万元钱买房子,利息是2分,当首付十万以。房价暴涨,翻了一倍,请问他应该还放贷人多少钱,人不能昧了良心。当别人帮助了你,你还不想还钱,一派胡言。

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错误的,银行放贷收取利息是合法的,个人放贷也是合法的,发生纠纷也是会受到法律保护的。

现在很多人心里有个错误认识,他们认为高利贷是非法的,我们首先要纠正这个错误思维。

什么是高利贷,简单说,就是利息较高的民间借贷,我们都理解民间借贷,这是合法的,根据自愿的原则,民间借贷可以没有利息,可以低利息也可以高利息,高利息通常就是我们说的高利贷。也就是说,在自愿基础上的高利贷也是正常的民间借贷,也是合法的民间借贷。

怎么理解这个自愿?就是不管利息多高,只要我同意借,你愿意借,那都是你情我愿的,都是合法的,比如我们常见的2分利,3分利,甚至5分利,前提是双方自愿,不能强迫。

这个世界之所以有法律,某种程度是有违反契约的人,比如借钱的时候,很自愿,但还钱的时候开始老赖,这样的行为我们已经见到过很多案例了,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法律有明确的规定。

年息24%的,法律是完全保护的,年息36%的,如果利息已经偿还,那么法律是支持的,超过36%的部分,法律不支持,现在有的人还在拿同期利率的4倍说事,那个法律过时了。

我们综合一起看,可以这么理解,年息36%以下的高利贷,法律会支持,年息36%以上的高利贷,如果是自愿,法律不干涉。如果先自愿后老赖,那么如果上法庭,还36%以下即可。如果不愿意上法庭呢?大家也都明白,暴力催债,高利贷黑社会出现的原因,当然这是违法的。这么一说,就简单了。

我们一再说,借钱要还,如果觉得利息高,你可以选择不借,但借了就要还,不要指望天上掉馅饼,说不用还了,还是不做梦比较好。

民间借贷受不受法律保护,要视情况而定。一是要看放贷的人是谁;二是要看约定的利率。

首先,先来看对于一般的放贷人而言,超过多少限度不受法律保护,再来看看与职业放贷人约定的合同效力。

民间放贷的利率限制:24%,3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所以,借贷之时约定的利率在年利率24%之内的话,是受法律保护的,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如果借款人已经返还了超过的部分可以要求退还,在24%~36%之间的年利率,如果借款人已经偿还,则不能要回。


以借贷为常业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十九条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关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规定。

如果放贷人通过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资金以赚取高额利息,出借行为具有反复性、经常性,借款目的具有营业性,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经常性的贷款业务,属于从事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所签订之民间借贷合同因违反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总的来说,正常的为了生产或者生活的急需而进行的民间借贷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是约定的年利率必须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如果是为了营利的目的而从事经常性放贷,那么贷款合同就从始至终无效。

欢迎关注南山法律人,每天一起讨论一些热点问题。

图源网络,侵删。

如果是真实的借贷,月息一分,已算是低息,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

民间借贷利息的标准利息是2分,2分以内的利息属于合法有效的利息标准,受法律保护。

红线是3分,超过3分则属于大家所说的高利贷,该部分不受法律保护。若支付的利息超过3分,超过部分可以要求返还。

而在2分与3分之间,则属于不支持也不反对部分,依靠借贷双方自觉履行。若已经按3分支付利息,法律也不反对;若未按3分支付利息,而请求法院支持3分利息,则法院不支持。

另外,对于法律保护需要注意一个诉讼时效问题,按现在规定诉讼时效为3年。若借条已经明确约定还款时间,则诉讼时效从约定的还款时间开始计算。若借条未约定还款时间,则从要求还款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所以一般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谢谢邀答。

放高利贷这种现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身边也有一些朋友从事类似行业。有些小贷公司有的也在放高利贷,这种行为其实都是一种民间借贷,只不过高利贷就是借贷利率高于银行同期基准利率4倍以上了。

言归正传,放高利贷后本金收不回来,放贷者本人是否有责任?这个问题所问的责任,个人觉得应该分二种理解法。



第一个理解法很简单,自己的钱放贷出去收不回来,肯定有自己判断失误、风险把控不好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法律层面的责任,是指对自己负责的一种态度。

第二种理解法就是严肃正规的法律层面的责任了,高利贷本金收不回来,放贷者本人是没有责任的,责任在于受贷者,受贷者有责任偿还放贷者的本金及正常范围之内的利息,当然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四倍利息的部分除外。

因为高利贷也是一种民间借贷,这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

《合同法》曾经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也有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因此,本金受到保护,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也受法律保护,而超出部分则不受法律保护。



现实生活中放高利贷的人都是有抵押物或者感觉把握才放贷的,真的发生本金收不回来的事情,放高利贷的人可以先找人协商调解提请仲裁等,最后也可以诉讼打官司。

年化36%是民间借贷的利率上限

根据我们这么多年的法律实践,民间借贷法律支持的最高利率为年化36%,即民间所说的单利“三分息”,按照出借时长来计算利息,而且只计算单利,不计复利。利息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不允许计入本金,也就是说不允许所谓的“利滚利”。

其他情况可能推高费率(非利率),法律也会支持

1)违约金:如借款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而违约金主观以及客观方面并非欺诈性质,可支持。

2)借条上约定的除利率外的其他费用,如:担保费、信息费、中介费等,均不计入利率,也可被支持。

3)民间借贷中被质押物折损或出现其他问题导致出借人因此受到损失所产生的罚款,也可被支持。

仅讨论高利的借贷,不谈套路贷的情况。

首先,高利贷超出法律规定24%及36%的部分利息法院不予支持,但是如果没有暴力催收,强迫交易等行为,是不涉及违法犯罪。

其次,法律规定的24%及36%跟高利贷没有任何关系。根据原相关法律,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同类同期银行银行利率的四倍,但是银行基准利率浮动较大,中间段多未5%-8%。因此采用了6%,再参照原四倍的规定。因而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了: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法律规定在民间借贷在24%以内予以支持,并是不是去强行规定借款人必须以24%的利息成本借款,而是出于对借款人的保护目的去限了高利贷无限制的高息,对于那些利滚利,砍头息等不予支持。那些反过来攻击24%过高的,不知道到底出于何种理由。那如果把所有对于合理利息的保护部分都去除。又有人敢借你钱么?借钱也是凭本事借的,大部分亲戚朋友间的借款都是无息的或者低息的,为什么你就只要借高息的,既然坚持高利贷是不合法的为什么又要参与其中,去借款呢。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借钱的时候管他合法不合法,先借着再说,还钱的时候,反过来说法律对你的保护不够到位?

诚然,有很多借款人是因为事业或者家庭的突发情况而需要临时借款的。但是民间借贷也是一种金融行为,并不是通过限制最高利率的法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能从正规的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正规的借贷渠道能借到钱,谁又会去借高利贷呢?

  

1、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受法律保护,适当的要求利息且年利率没有超过36%属于合法的,年利率为24%的受法律保护;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