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_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9 02:09:53 人阅读
导读: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但要真正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实现“...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但要真正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任务还很艰巨。为此,《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方针、总原则和重点任务,总的方针是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总的原则是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重点任务是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在完善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行单位与个人缴费、统账结合的基本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待遇与缴费长短、多少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实行适合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补充养老保险办法,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把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在这两项基本制度上的平等和管理资源上的共享。坚持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以更好地发挥社会统筹的调节互济作用,逐步做实个人账户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进一步统一规范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关系在全国范围顺畅转移接续,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和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

二、建立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调整机制

研究确定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科学方法,实现社会保障待遇的正常调整,使保障水平持续、有序、合理增长。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坚持和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机制。在全面实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并向高龄老人倾斜。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推进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医疗费用统筹,逐步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纳入保障范围。在提高整体水平的同时,处理好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关系。

三、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这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社会保险基金关系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是参保人员的养命钱和保命钱。既要确保各项待遇当期支付和基金安全,切实加强基金监督,又要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拓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探索新的基金投资运营方式,努力实现保值增值。扩大和开辟新的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进一步充实已经建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平衡。

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继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实现医疗救助城乡统筹。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金,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加快发展以养老服务为主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推动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全覆盖,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相互衔接和共同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完善孤儿保障制度,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五、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管理水平

进一步理顺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与统筹层次相适应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体制,更加有效地利用各种管理资源。加强基层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规范和优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推进标准化建设,实行精确管理,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努力为城乡所有参保人员“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

你说的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很完善的问题,但我不觉得他们的社会保障很完善,首先,你别看他们平时的生活待遇很优厚,但他们的生命安全没有保障,就说这次全球性新冠肺疫来说吧,如果他们的社会保障完善,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感染者,也不会死那么多的人。再说,中国是国家免费治疗肺炎,而他们是不是免费治疗我不太清楚了,因此,不要看平时的社会保障,而是在关键时刻的社会保障。现在我国正逐渐完善公民社会补贴,不久的将来会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做得更好的。

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直接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生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是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逐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央和地方分级负责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为保障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如:

1、从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上看40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40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2、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已从企业职工扩展到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从业人员。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规模逐年扩大。

3、我国农村住户仍然处于相对贫困的弱势困境,低收入农户的生活消费呈现以下弱势特征。低收入农民在收入、消费等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一是低收入农户的食品消费仍以主食为主,肉禽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则相对较少,低收入农户的饮食习惯和消费方式未发生质的提高。二是低收入农民家庭人口相对较多,负担系数明显偏高。孤寡户、病残户、单身家庭在农村低收入家庭中占据了较高比重,低收入家庭的劳动力偏少。三是低收入农民家庭居住环境差。虽然近几年来,农民居住环境得到不断改善,但由于地理、经济环境的不同,农民居住环境也不相同,但低收入农民的居住环境相对要差一些。四是低收入农民家庭生活消费品拥有程度不高。

4、近年来我国逐步在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确保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到实处。但有些地方受多种原因农村低保标准不是很高。

5、自199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大。每年高校毕业生突破600万的大关,加上多年累积下来的待业人员,大批的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数以百万计的进城打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进入就业高峰期的新增就业适龄人口造成的叠加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局势相当严峻,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难题。

6、国家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在养老和医疗上所需的花销将日渐扩大,挣工资的人数占总人口比重逐年减少,而城市人口离开了工资便一无所有,所以解决城市人口的失业保障问题显得更为迫切。房价的高涨无法承受,以及看病难等等.

另外,由于制度上的缺陷、财政上的困难和地方政府的实施不利等问题,在一些中小城市,大量下岗职工(他们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农民工仍然是就业人群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没有技术、缺乏培训、信息不灵,再加上一些歧视性的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残疾的孩子几乎是一个被遗忘的群体,儿童权利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有待改进

7、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但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适用范围比较大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保险费用的征缴、支付、运营、统筹管理也不规范;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的立法相当欠缺;社会保障工作在许多方面只能靠政策规定和行政手段推行;国家立法滞后,地方立法分散,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被分割。由此导致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小,保障程度差。目前在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争议纠纷进行仲裁或提起诉讼时,由于立法滞后,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无法根据有效的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障争议进行仲裁或判决,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因此,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从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建立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拓宽筹集渠道等方面,解决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发展. 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

一是基本建立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基本建立起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和谐统一,能够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

二是推动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全面、正确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需求基本适应。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全部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在乡镇、街道、社区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普遍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 建立起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做到对所有投诉举报依法办理。

三是建立较为完备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宏观调控方式,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险经办等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政务公开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普遍建立规范性文件法律审核制度。

四是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完善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服务体系,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开通“12333”劳动保障公益服务专用电话。实行用人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劳动保障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制度,农民外出务工行前法律培训制度,消除社会群体就业机会的不均等。

五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调整支出结构,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扩大保障覆盖面,保障人民群众在年老、失业、工伤等情况下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此外还保障无收入、低收入等群体有生活来源,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真正实现“应保尽保” 。

六是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监管。通过各种方式,社会公民对社会保障的认志,积极引导参保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鼓励社会捐赠,扩大社保基金的筹集渠道。同时,要积极探索基金监督的方式方法,加大保险基金的监管制度,真正保护好老百姓的“养命钱”。

七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实现医疗救助城乡统筹。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金,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加快发展以养老服务为主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推动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全覆盖,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相互衔接和共同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完善孤儿保障制度,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我相信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覆盖面的逐步扩大,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保障国内广大居民基本生活的当务之急,它也是我们很多海外留学生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事业单位不再象过去那样包揽职工的一切福利项目,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社会化的、全国统一和规范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体系。很多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做的非常完善,而中国无论是法律上还是实践上都还比较欠缺。

现在,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兴业、创业,除了在目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方面得到政策保障外,也殷切期望国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在医疗、养老等方面解除其后顾之忧。

社会保障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制度安排,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上生活,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用:(1)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再分配功能。(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经济的运行。意义:(1)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2)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重要内容,是推进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方面发挥着特有作用

1 它能弥补市场分配存在的不足,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对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 它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心理环境.

3 只有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

4 有利于扩大内需→经济发展→就业扩大→收入增加→扩大内需的良性循环.

(一)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三)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