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伤事故出院后护理费_出院后护理费赔偿标准?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8 17:32:30 人阅读
导读:这个问题应当分情况。如果交警定的事故责任就是车方主要责任你方次要责任,则交强险赔偿剩余的部分是按照80%和20%分担的,车方80%,你方20%。如果交警认定的责...

这个问题应当分情况。

如果交警定的事故责任就是车方主要责任你方次要责任,则交强险赔偿剩余的部分是按照80%和20%分担的,车方80%,你方20%。

如果交警认定的责任车方全责,则你的所有损失都应当车方承担,保险公司赔偿够的全由保险公司出,保险公司赔偿不够的,差的部分肇事者出。

应当注意的是,你的每一项损失都应当有证据支持。以陪护费为例,最好是有陪护公司的发票,或者陪护者本人开的税务发票。如果是自己的亲属陪护,则最好提供亲属的单位考勤表、工资卡流水以及纳税证明,如果没有证据,很可能保险公司就要设法折扣一些。

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保险公司理赔的时候这不赔那不赔。遇到这种情况要据理力争,实在协商不过,建议诉讼解决问题。如果证据确实充分,保险公司的无理要求多数会被否决。

1,一般情况下,病人出院后就没有护理费用,当然,出院后是否需要继续护理,还应当视具体病情而定。2,最好的办法是对误工期限、护理期限、营养期限做一个司法鉴定,这样就有了较强的证明力。

交通事故的赔偿,其主要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能得到多少误工费,护理费,除了与伤情有关,关键是当事人能提供什么样的证据。

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伤情比较轻,误工费和护理费的计算,从受伤开始到出院结束。

误工费标准,有工资的按照工资计算(当事人需要提供单位考勤表、工资卡流水、工资纳税证明等证据),没有工资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同工种平均工资计算。

护理费计算标准,从专业护理公司聘请护理人员的,凭护理合同和收费票据计算;伤者亲属狐狸的,有工资的按照工资计算(当事人需要提供单位考勤表、工资卡流水、工资纳税证明等证据),没有工资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同工种平均工资计算;其他情况需要当事人举证护理费的支出情况。

二、出院时医院提供病假条或诊断证明,建议出院后休息的,误工天数=住院日数+病假条或诊断证明建议天数。

护理天数计算同上。

三、有伤残等级的,误工天数=从受伤开始至定残前一日。

定残前护理费同前。

定残以后,一般可主张十到二十年的定残后护理费,最多二十年,二十年后还需要护理的可另行主张五到十年,也就是说护理费最多可累计主张30年。

四、伤残鉴定有误工和护理时间这一项目的,按鉴定报告确定的日期计算。

提示:这类案子,证据很关键。能拿到多少赔偿,关键是自己能提供什么样的证据。



护理费是指道路事故发生后,受害人住院期间,由于身体健康等原因行动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需要家人或者其他亲属的陪同和护理,并由相关事故责任人根据一定的标准予以赔偿的费用。护理费的发生是受害人恢复健康所必须的,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也是直接的,应当予以赔偿。


护理费的计算方法


护理费要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当事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当事人出院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仍需继续护理的,必须由该医疗机构出具医嘱证明或诊断书确定护理时间和护理人数。时间超过3个月仍需护理依赖的,应申请鉴(评)定机构对当事人是否需要护理进行确定。


当事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当事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其计算公式为:交通事故发生地护理同等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标准×护理天数×护理人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1条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人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人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