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生效后怎么执行_劳动仲裁怎么申请强制执行?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5 19:51:44 人阅读
导读:劳动仲裁属于一裁终裁的案件,收到裁决书后则可以要求对方履行,如果超过履行期限不履行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果不是一裁终裁的案件,用人单位是可以不服裁定,...

劳动仲裁属于一裁终裁的案件,收到裁决书后则可以要求对方履行,如果超过履行期限不履行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果不是一裁终裁的案件,用人单位是可以不服裁定,继续向人民法院起诉。

另外,如果用人单位发现仲裁过程中有裁定不当行为,还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撤销仲裁裁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所以,并不是劳动仲裁后就一定到了可以执行阶段,以上情形还需留意。

以上观点,供参考,谢谢邀请回答。

首先,恭喜申请方初战告捷,但下一步如何操作,还要看被申请人会不会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纠纷法律规定的是必须先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任何一方不服才可以起诉到法院,而不能第一步就直接到法院起诉。

在劳动争议仲裁委的《裁决书》中也有提示,如果任何一方不服可以在接到《裁决书》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旦任何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则《裁决书》就不发生法律效力了。

那就有人问了:既然任何一方只要向人民法院起诉,《裁决书》就不发生法律效力,那规定必须经过劳动争议仲裁的意义在哪里?

1、或许双方都不向人民法院起诉,那《裁决书》不就生效了吗?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 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看看,有的裁决是不能向法院起诉的。

因此,在申请人胜诉后,如果对方向法院起诉了,那申请人就接着打官司了;如果对方没有向法院起诉,那就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申请人需要向法院提交《执行申请书》,把生效的《裁决书》作为依据向法院提供,如果能知道对方的财产线索,也可以向法院提供,便于法院采取查封、冻结、扣押措施,能更好地完成执行工作。

劳动仲裁是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为维护劳动者权力设置的司法救济手段,其效力等同于法院判决。但强制执行需要两个要件,一是用人单位没有选择向上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仲裁已经生效。此时用人单位如果拒不执行仲裁结果,劳动者可以要求仲裁机关将仲裁结果移交法院强制执行,此时此仲裁结果等同于法院判决。

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出来后,一般会采取两个拖延办法,一是向上级劳动部门申请复议,申请

了复议就不可以再向法院提请诉讼,同时二审的仲裁将具有等同于判决的效力。二是选择向法院起诉。

遇到这种情况不必焦急,这是法律授予用人单位的权力,当他把这个程序走完,他也就穷途末路了,执行仲裁或判决结果是唯一选择,用人单位在劳动部门一般都有劳动保障金,裁决或判决生效后,劳动者可以要求从保障金中支付,这样则不必再申请强制执行,剩下的是用人单位和劳动部门的事了。

不知我的回答你满意否,常年从事记者工作,知道的略多一点,欢迎留言并关注《老耿杂谈》。

劳动仲裁劳动者胜诉后,单位上诉,可能确实不服,但也可能是为了拖时间。

单位拖延的目的

通过起诉,单位可以拖延劳动仲裁生效的时间。如果单位超过起诉期限不起诉,仲裁裁决书就会生效,劳动者就可以立即去申请执行。到时候单位就会面临法院的强制执行措施。

这对单位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如果能拖延时间,劳动者的期望值就可能降下来。这时候顺势跟劳动者达成调解,可能会争取到更多利益。

特别是工伤纠纷案件,单位往往采取这种方式,拒不兑现劳动者工伤待遇,劳动者为了拿钱治病,只能跟单位达成妥协。

如果单位是为了拖延时间,法官也是非常鄙视的,但是起诉毕竟是单位的合法权利,法官也只能按照法律进行审理。

劳动者最好积极应诉

如果单位有新的证据和事实,劳动者接到起诉状副本以后,要针对单位提出的这些证据和事实准备抗辩,主要是搜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如果没有新证据,要积极进行反驳和答辩。

如果单位没有新的事实与证据,纯粹是为了拖延时间,劳动者也不要掉以轻心,还是要积极应诉,出庭答辩。如果劳动者自以为有了胜诉的仲裁裁决,就可以高枕无忧,为了省点路费和时间就拒不出庭,那就大错特错了。

法院并不一定按照劳动仲裁的思路来审理,支持劳动者还是支持单位,法院还是要按照法律的规定,根据案件事实与证据,重新进行审理。也就是说,法院有可能改变劳动仲裁裁决的结果。

所以劳动者还是要积极出庭应诉,说服法官。

法律程序以外的办法

除了积极出庭以外,劳动者也可以采取法律以外的办法促成单位尽快兑现劳动仲裁裁决或者撤诉。比如通过向其他同事透露劳动仲裁结果的方式,扰乱单位的军心。

一般来说,单位违反劳动法的做法,不是针对某个员工的,而是针对所有同事的。如果你能劳动仲裁胜诉,说明单位的做法确有违法之处。

而且是规模违法。通过向前同事透露仲裁裁决结果,其他同事也会考虑提起仲裁。公司老板面对这种结果,很可能会提前终止诉讼,与你和解。

祝顺利!

第一,找到审理案的仲裁员,开具生效文件。第二,带好执行材料比如仲裁书原件,生效证明,执行申请书等到仲裁委所在区法院的执行局申请执行(所需材料电话问执行局确认避免跑多次)

对于已生效的劳动仲裁调解书,对方不履行的,当事人可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强制执行并没有规定多长时间内必须申请。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劳动仲裁部门作出的裁决文书不叫《判决书》,是叫《劳动仲裁裁决书》或者《劳动仲裁调解书》。

《劳动仲裁调解书》一经各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盖章即生效,如果单位不按调解书履行,劳动者可持调解书和劳动仲裁部门出具的”送达回证”或者“送达证明”,到人民法院去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仲裁裁决书》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裁决结果是“终局裁决”的,员工不服裁决结果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员工对裁决结果没有意见,在裁决书确定的履行期内,用人单位没有履行的,员工可以持裁决书和“送达回证”或者送达证明”到人民法院去申请强制执行。用人单位即使不服裁决结果也不能向法院提起起诉,但如有证据证明仲裁程序违法的,单位可以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且申请撤销期间不影响员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二种是裁决结果是“非终局裁决”的,这种情况无论是员工还是用人单位,对裁决结果不服的,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情况下只有双方都没有在法定期限内起诉,裁决书才生效,如果单位拒不履行的,员工可持裁决书和“送达回证”或者“送达证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在法定期限内到法院起诉了,仲裁裁决书未生效,只有等法院审理后作出裁决,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书》或者《民事调解书》生效之后,单位仍拒不履行的,员工可持生效的法律文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强制执行就是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根据执行文书的规定,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的一种强制性的措施。

2、强制执行的情况:当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债务人未按照判决或裁定所确定的期间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申请执行:当事人申请执行,必须向法院递交申请执行书,说明申请执行的事项、理由和要求,并尽可能(非必须)提供被执行人的开户银行账号及财产情况。

4、委托执行:当事人嫌麻烦或搞不懂怎么申请强制执行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执行。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执行的,必须向法院提交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

5、法院执行:如果不知道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仍可以正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6、强制执行时长:法院强制执行时一般是判决生效后6个月内结束,但中止执行的期间应当扣除。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