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_影响高速铁路安全的四大因素?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8 11:45:32 人阅读
导读:通过对影响高铁运行安全稳定的"四大因素"即制度,设备,人员,治安环境的探讨,提出消除影响高铁运行安全的不稳定因素,提出支撑高铁运行安全坚实基础的措施,保证高铁运...

通过对影响高铁运行安全稳定的"四大因素"即制度,设备,人员,治安环境的探讨,提出消除影响高铁运行安全的不稳定因素,提出支撑高铁运行安全坚实基础的措施,保证高铁运行安全的持续稳定.

谢谢官方邀答!

我个人认为,影响铁路服务的外部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天气,沿线的路况(人为的毁坏沿路设施,还有一些牲畜的沿铁路嬉戏,只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是比较少的了,现在都是封闭轨道居多) 有时候他们就这样“倚老卖老”的占领了我们的线路!如图

但是影响铁路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还是天气,最近北京铁路局管内的大部分高铁列车晚点,一部分也跟天气是有你切关系的!细想一下我国地势错综,环境比较复杂,如需暴雨大雨,会影响行车安全,这就可能会停运或者是延时造成晚点。从而影响到铁路运输的效率,遇到夏季的梅雨天气危险的山地可能会发生泥石流恶性灾害,把线路堵塞造成列车的停运或晚点的状态等等一些自然灾害。


如遇灾害挡行车,心中铁规保安全!

汛期行车,充分预想;

途中运行,集中精力;

不良天气,措施果断;

大胆降速,大胆停车;

宁可错停,绝不盲行。

区间降雨,减速慢行;

可视范围,遇险能停;

暴雨突袭,停车避险;

落石倒树,立即停车;

塌方断道,非常制动。

异常情况,主动汇报;

应对措施,及时报告;

条件不明,严禁臆测;

区间动车,请示调度;

落实标准,确保安全。

哈哈,不用怕,不用怕,哈哈,来吧!来吧!送你回家!

(1)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  (2)扰乱铁路运输调度机构、运输指挥部门及车站、列车的正常秩序;  (3)毁坏铁路线路、站台等设施、设备以及路基、护坡、排水沟和防护林木、护坡草坪;  (4)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遗弃障碍物;  (5)击打列车;  (6)擅自移动线路上的机车车辆,或者擅自开启列车车门;  (7)拆盗、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和安全标志的;  (8)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或者在未设平交道口、人行过道的铁路线路上通过;  (9)在未设置行人通道的铁路桥梁上、隧道内通行;  (10)翻越、损毁、移动铁路线路两侧防护围墙、栅栏或者其他防护设施和标桩;  (11)开启、关闭列车中货车阀、盖及破坏施封状态;  (12)开启列车中集装箱箱门、破坏箱体、盖、阀及施封状态;  (13)松动、解开、移动列车中货物装载加固材料和加固装置;  (14)钻车、扒车、跳车;(15)从列车上抛扔杂物;  (16)非法出售或收购铁路器材;  (17)其他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有:

1、天气:包括雨雪风霜雾冻雨等极端恶劣天气。

2、设备设施:车辆出库前保证电车不带病上线做好日检及整备作业相关工作,线路行车限界无外物进入,确保信号的稳定性。

3、驾驶员:对电车驾驶员做好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责任意识。

所谓主动安全配置,就是尽量避免车辆发生事故配置,侧重点在于车身的配置,这些配置在车辆发生事故之前就是开始工作,以各种不同的行驶介入驾驶行为,尽可能的让车辆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主动安全配置主要有ABS+EBD组合,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款配置,其中这两个配置基本在国内已经标配了,但是还有不少低端车是没有这个配置的,大家在选车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尽量避免这些车辆。 还有大家最熟悉的ESP,刹车辅助,牵引力控制,上坡辅助,日间行车灯,高位刹车灯,前/后驻车雷达,倒车影像等。同时也有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夜视系统,主动刹车系统等,只不是这些配置大多只会出现在中高端车上(当然某些普通品牌的车辆也会有此配置)。 被动安全 顾名思义就是当车子已经发生事故的时候,那些可以减轻车内人员受伤程度的配置,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安全带和气囊数量,正情况下气囊数越多越好,比如某些豪华车连膝部气囊都有。当然车身架构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安全的车架结构应该先软后硬,也就是先吸能溃缩,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坚硬如铁。 另外还有安全玻璃,智能安全气囊,安全转向柱,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侧门防撞杆,前后防撞钢梁等。 外界环境 这个就更好理解了,大雾/雨雪天气,结冰的道路,崎岖的山路等都会影响我们的安全驾驶。 驾驶者 不管汽车的配置多么的高,安全性多么的好,但是如果遇到一个不合格的驾驶员,那么一切都是徒劳的。而且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驾驶员的疏忽给造成的,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道路上恶意变道,无耻加塞,远光狗,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甚至是毒驾等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这些都是导致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注意事项 车子的配置越高,级别越高,价格越贵,那么安全性会更高一些,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买得起上百万的车子,所以最终还要看驾驶者了,安全驾驶,小心出行,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合格的好司机,那样才会最大程度的避免交通事故,尤其是大过年的,喝酒是必备的,但是一定要做到酒后不开车,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实施下列危害铁路安全的行为:(1)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2)扰乱铁路运输指挥调度机构以及车站、列车的正常秩序;(3)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遗弃障碍物;(4)击打列车;(5)擅自移动铁路线路上的机车车辆,或者擅自开启列车车门、违规操纵列车紧急制动设备;(6)拆盗、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标桩、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7)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或者在未设道口、人行过道的铁路线路上通过;(8)擅自进入铁路线路封闭区域或者在未设置行人通道的铁路桥梁、隧道通行;(9)擅自开启、关闭列车的货车阀、盖或者破坏施封状态;(10)擅自开启列车中的集装箱箱门,破坏箱体、阀、盖或者施封状态;(11)擅自松动、拆解、移动列车中的货物装载加固材料、装置和设备;(12)钻车、扒车、跳车;(13)从列车上抛扔杂物;(14)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15)强行登乘或者以拒绝下车等方式强占列车;(16)冲击、堵塞、占用进出站通道或者候车区、站台。扩展资料:第一条 为了加强铁路安全管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铁路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第三条 国务院铁路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铁路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铁路监督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铁路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和铁路监督管理机构统称铁路监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铁路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第四条 铁路沿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保障铁路安全的教育,落实护路联防责任制,防范和制止危害铁路安全的行为,协调和处理保障铁路安全的有关事项,做好保障铁路安全的有关工作。第五条 从事铁路建设、运输、设备制造维修的单位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执行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铁路建设、运输、设备制造维修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实行标准化作业,保证铁路安全。第六条 铁路监管部门、铁路运输企业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演练。第七条 禁止扰乱铁路建设、运输秩序。禁止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铁路设施设备、铁路标志和铁路用地。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铁路设施设备、铁路标志、铁路用地以及其他影响铁路安全的行为,有权报告铁路运输企业,或者向铁路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报告的铁路运输企业、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及时处理。对维护铁路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是指为防止外来因素对铁路列车运行的干扰,减少铁路运输安全隐患,保护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在铁路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进行限制而设置的特定区域。这里所说的铁路线路,包括铁路钢轨道床、路基、边坡、侧沟及其他排水设备、防护设备等,以及铁路桥梁、隧道、场站等。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和个人在铁路线路两侧修路、挖沟、盖房,或进行排污、烧荒、倾倒垃圾、放养牲畜等,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营安全。为此,2004年发布的《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本着维护铁路运输安全和节约用地,方便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的原则,参照我国相关行业的做法和经验,设定了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对保障铁路安全畅通、保护铁路沿线社会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十年来,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和既有铁路的提速,对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条例设定的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及相关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修订后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对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相关制度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完善。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