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退出_私募股权投资退出途径有哪些?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9 12:55:17 人阅读
导读:私募股权投资期限相对比较长,私募股权基金产品的投资期限常见的设置方式是3+2、3+1+1、5+2、5+1+1、7+2等,前面的为投资期,后面的为退出期,而且协议...

私募股权投资期限相对比较长,私募股权基金产品的投资期限常见的设置方式是3+2、3+1+1、5+2、5+1+1、7+2等,前面的为投资期,后面的为退出期,而且协议中多数会约定可以延长的基金期限的条款,每次可以延长1年,最多延长两次。

私募股权基金之所以会在期限上如此设计,主要在于以防实际情况和预期的安排出现不一致,给基金一个调整的期间。

如果基金到期没有达到合适的退出时机,管理人可能会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延长基金期限

按照基金合同约定,延长基金存续期。

2、以旧换新

由于LP的资金是有成本的,基金如果到期暂无合适的退出渠道,管理人可以选择发行新的基金接盘老基金,实际操作就相当于是新老基金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股权,其中的溢价就相对于对老基金投资人的补偿。

3、管理人接盘

这种情况和第二种相似,不同的是管理人不另外发行基金接盘,而是选择以自有资金受让老基金的股权。

您好,股权投资退出方式不外乎就是上市退出(包括新三板挂牌的),并购退出,转让退出,清盘退出这些几种方式

这说明投资机构大多数都是短视的,捞一票就跑。


很多做的很好的投资公司,比如腾讯的第一大大股东---南非MIH,2001年投资腾讯以来,一直到今年3月才宣布要减持2%。投资17年来暴赚超1万亿人民币……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笔投资了吧。

当年投资过腾讯的IDG和李泽楷,都在赚了数十倍后跑掉了,如果拿到现在,要赚5000倍左右!这笔投资也让两者都悔的肠子都青了。IDG的熊晓鸽和李泽楷都在后来的采访过谈到此事,李泽楷还说,如果不卖掉腾讯,说不定现在首富就是他了。当年,李泽楷持有20%的腾讯股份,按现在的市值(2.8万亿港元)计算,财富将超过5000亿港元!要知道,香港第一富豪---李泽楷的老爸李嘉诚身价也不过2000多亿港元!

类似的案例还有软银投资阿里,高瓴资本投资京东,如今依然持股,也算是长期持股了。

所以说,投资机构里,其实和炒股一样的 ,赚大钱的永远都是少数,大部分都跟从OFO套现的朱啸虎一样,紧跟风口,一旦上市或者风口不对,马上就跑了,这就是在风投界非常流向的风口论。



羊群效应无处不在。

基金募集时对基金存续期限有严格限制,一般基金成立的头3至5年是投资期,后5年是退出期(只退出、不投资)。基金在投资企业2到5年后,会想方设法退出。(共10年)基金有四大退出模式:1、IPO或者RTO退出:获利最大的退出方式,但是退出价格受资本市场本身波动的干扰大。2、并购退出(整体出售企业):也较为常见,基金将企业中的股份转卖给下家。3、管理层回购(MBO):回报较低。4、公司清算:此时的投资亏损居多。企业接受基金的投资也是一种危险的赌博。当基金投资企业数年后仍然上市无望时,基金的任何试图退出的努力势必会干扰到企业的正常经营。私募的钱拿得烫手就是这个道理。

VC和PE简单来说虽然都是一级市场做私募股权投资,但两者的大多数方面都存在差异:

1. 风险偏好不同

VC追求的是一定程度的分散投资,追求在投资组合中有个别项目站上风口实现爆发式增长,因此相对激进,投的行业跨度较大、企业发展阶段较早、企业数量较多决定了一个VC中未能成功获得退出的项目还是多数。

PE一般投向较为成熟的项目,一般这类项目由于利润水平较高、估值和资金需求都会较大,出现一个彻底失败项目(到破产的程度)将对整个基金的回报甚至声誉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后续的募资,因此PE基金看待项目极其谨慎。

2. 规模不同

VC基金一般分为美元和人民币两个类别,目前美元的体量要比人民币大得多,人民币VC在3-5亿左右居多,而美元VC大几亿甚至十几亿美元的也是有的。TMT领域需要国外上市的项目大多需要美元基金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量的支持,因此绝大多数中国的独角兽企业都是美元架构。

而PE基金则什么规模的都有相对比较杂。只要投向后期,从一两亿到几百亿的都有。

3. 退出路径不同

国内PE的退出路径大多数还是通过IPO,大概在2012-2015年间成立的第一波并购基金还刚进入收获期,从长远来看未来的PE退出路径也许会以并购为主,但是目前而言还以IPO为主。

而VC要看投资阶段,如果是投资于偏天使的,退出途径很多是靠后续轮次融资转老股实现退出,只有少部分留到最后,而偏后期的VC则更像PE。

私募股权投资活动在民间受到追捧,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些所谓独角兽公司的成功。

我们很多投资者收到的私募股权宣传材料,往往会列出几个让人血脉喷张的“致富神话”。比如XX公司在早期投资阿里巴巴,几年内赚了N倍。XX公司投资京东商城,X年内翻了几番。这样的投资回报,有几个人看了不会动心?

但恰恰是“看上去很美”的投资项目,却往往充满了各种陷阱。在私募股权投资这个行业里,鱼龙混杂,什么样的项目都有。一个最普遍的忽悠术,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有不少私募股权基金公司,或者第三方理财机构,在推销自己的投资理财产品时,往往会挂上一个时下比较热门的项目名称(比如嘀嘀打车、OFO共享单车、几年前的乐视网、国外比较流行的SpaceX、等等)。

但问题是,这种打着时髦旗号的理财产品,其最终投资的标的,可能和他们宣传的项目没一点关系,或者项目中只有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客户以为的投资目标中。特别是一些私募股权融资项目,其法律结构十分复杂,在基金之上还有各种SPV和母基金,连从业人员都觉得有些眼花缭乱,更别说普通投资者了。

因此对于广大对私募股权感兴趣的投资者朋友来说,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仔细研究理财机构和基金公司发出的宣传材料,了解该投资实体以及具体的投资标的。被“挂羊头卖狗肉”的技俩欺骗的投资者,看上去犯得错误极其幼稚,但是在中国却有很多私募股权投资者上这样的当。因此值得我们在这里向大家提醒一下。

投资者从投资一级市场上的公司获得超额投资回报,主要来自两个源头。

第一个源头,是中国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差价。由于中国的A股是“审批制”【注:现已改为”核准制“,是介于审批制和注册制之间的一种半市场化股票发行制度】,因此公司如果得以顺利上市,在交易所上的那个“壳”,本身就有价值。一个相同的公司,在上市前的估值可能是20倍PE,到了上市以后,其PE摇身一变,瞬间上升到30~40倍。这样的例子很常见。

因此对于投资者和私募股权基金经理来说,提高其投资成功的关键,就是搞明白这个“监管套利”,赌对公司上市这一环。

当然,这样的投资方法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首先,政府不断的积极寻求股市改革,探索向“注册制”进化的可能,并且在不断完善公司的退市机制。其次,A股会时不时暂停IPO。比如最近的一次,是在2012年~2013年,停了整整一年。股市IPO暂停,对于寻求“一二级市场差价套利”的投资者,是一个重大打击。

投资者从私募股权投资中获得投资回报的第二条途径,就来自于公司本身的内生性增长。对一级市场公司内生性增长的分析,和我们很多股民在股市中分析上市公司基本面,进行挑股的过程是类似的。你可以采用从上而下(Top down),或者自下而上(Bottom up)的分析方法,找出你认为其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进行投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一级市场上的公司信息相对来说比较私密,因此需要投资者做更加充分和详细的尽职调查,收集各种公开市场上没有的信息来提高自己投资的成功概率。

我们知道,作为个人投资者,一般来说他不太会去直接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大部分投资者,会通过购买私募股权基金,或者母基金(FOF),或者理财产品的方式参与私募股权投资。那么面对数以千计,琳琅满目的各种投资产品,我们的投资者应该怎么选呢?

1)搞清楚理财产品的法律架构,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标的。

2)搞明白该投资产品的费用明细。在不同的层面,申购费、管理费、业绩分成等费用各为多少?

3)搞清楚私募股权基金公司投资团队和投资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这种利益冲突包括:基金经理自己在项目中没有任何投资,项目即使亏了,基金经理自己没啥损失。或者基金公司中负责该项目的团队在业绩分成中只能分到很少的一部分(比如1%~2%或者更少),那么该项目最终成功与否,和基金经理本身的收入关系不大。投资者们应该倾向于自己利益和基金经理利益捆绑的比较紧的投资项目,这样才更可能达到双赢的结果。

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之一,就是投资缺乏流动性。绝大多数私募股权投资,都需要锁定资金5年、7年、甚至更长。同时,很多私募股权投资对于所有权转让等事宜,规定的是非常死板的,完全不像二级市场上交易股票或者公募基金那么灵活。

很多人可能觉得7年,或者10年没什么,一眨眼就过了。但是当你需要用钱,被告知自己的投资款还有X年才到期时,这才会理解到流动性的重要性。有时候你要买房,或者出国求学,差的就是那要命的十几万,或者几十万。因此投资者们在涉足私募股权投资前,需要谨慎的分析自己的财务状况,理解私募股权投资带来的流动性丧失造成的投资风险。

总体来说,私募股权投资有其吸引人的地方,如果私募股权投资做的好,投资者可以获得非常不错的投资回报。但是,投资者也要注意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中的那些陷阱,认识到该投资类别的风险。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信息提升自己的抵抗力,是投资者们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的最重要途径。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最佳退出方式:  第一,被投资企业上市,PE资金以股票的形式在二级市场退出;  第二,被投资企业受到其他公司的并购,PE投资者转让股权等形式退出资金。  第三,被投资企业管理层提出股权回购方案,PE资金在同意的前提下,顺利出让股权。  这三种常见的退出方式中,被投资的公司上市是私募股权投资得到回报最高的退出方式。上市将使得投资者手中的公司股权直接变成可以在证券流通市场交易的股票。

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方式有:增资扩股投资方式、股权转让投资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两者并用,与债券投资并用,实物和现金出资设立目标企业的模式。对于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有一些误区,需要认清后再思考要不要投资、如何投资。

近年来,私募股权市场热度持续升温。尤其在市场面临严监管,以及股市、P2P、银行理财等多种投资渠道都“不太友好”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将目光投向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但是另一方面,当“人无股权不富”已成为一句大众口号,却没有几个投资者能够说出股权投资是一种“以小博大”的布局。只有对所投产品有正确的认知,才能在投资过程中做出理性的判断与决策。对此,拥有七年私募股权投资经验的乾道集团帮助投资者梳理了该领域投资中常见的四大认知误区。

投资标的误区

有些投资者常将股权和股票混淆,或者认为私募股权和私募都一样。但其实私募基金也有分类。目前,私募基金管理人可申请登记备案的种类有四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和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投资者常见的“普通私募”,即是证券类私募,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可以买卖股票。而私募股权投资,投资的是未上市公司的股权,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退出,属于一级市场,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经济形势误区

有投资人认为,经济形势和私募股权投资息息相关,只有经济形势好了,才能进行私募股权投资。但业内经验表明,多数情况下,经济环境较差的时点配置私募股权基金,有望获得更高收益。这是由于经济环境整体受限的背景下,许多优秀企业也处在困难期,估值相对较低、议价能力较弱。此时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可以用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取更多股权,在退出时取得更高回报。此外,从历史业绩来看,私募股权基金,往往可以成功穿越经济周期,获得可观回报。

收益曲线误区

部分投资者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收益变化情况认识不足,追求短期收益心态过急,常导致一些对投资团队和标的项目的误解。事实上,私募股权基金是一项长期价值投资,赚取的是和企业一起成长的收益,更注重时间积累。通常,私募股权基金的收益会形成J曲线效应,也即在基金投资的中后期,企业或项目盈利快速增长,私募股权基金也将受益于这种高速成长,实现收益的迅速提升,为投资者创造可观的价值。这也体现股权投资是对未来布局的投资。

企业成长误区

在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方向上,不少投资者将高科技企业完全定义成高成长企业,或者认为传统行业不值得挖掘。这两种想法都是比较片面的。投资高科技企业,也是看好企业未来的现实利润,如果企业不能通过拓展外部需求或内部挖潜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那么高科技企业也没办法获得高成长。同时,比较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很多传统行业集中度偏低。如果传统行业能够成功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或行业整合,也会获得进一步的成长空间。所以投资对象是高科技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不是影响投资收益的直接因素。

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存在误区,投资人需要在认清后思考,才能降低投资风险。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