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融资风险_项目融资与贷款的风险如何区分?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1 21:33:09 人阅读
导读:投资理财是一条修行之路,我们不是做风险投资,一般接触不到底层资产,更不可能实地调研,那如何识别风险呢?理财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耐力比赛,不收手不能言赢,今天赚了明天...

投资理财是一条修行之路,我们不是做风险投资,一般接触不到底层资产,更不可能实地调研,那如何识别风险呢?

理财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耐力比赛,不收手不能言赢,今天赚了明天折了,选择自己能看的懂的理财产品最重要,做大概率能赚钱的投资比冒险压注高风险高收益产品活的滋润多了。

比如买股票,散户追热点基本都被割了,从雄安概念到自贸区,热点被轮番炒,价格早已透支价值。还是买一些自己能看懂的,比如消费品,平时聊天都能感受到这些企业有没有朝气,或者自己从事的行业上市公司,至少知道他们到底怎样,比如我之前在物流行业,号称物流独自IPO第一股的德邦快递,炒的大件快递概念,其实在我看来什么大件,能比车大?

正规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都会有个风险评级,选择低风险的产品,即便资金去向看不懂也无所谓。各大银行都在城里理财子公司,以后的银行理财单独划分出来,只有高风险产品才能获得更高收益,承担的起风险再买,最好的办法是不要被高收益冲昏头脑。

贷款是众多项目融资手段里的一种。一般,我们将融资分为股权和债权融资,债权融资就是向债权人借钱,到期归还本金和利息,比如债权人是银行、民间信贷等,就是我们一般常说的贷款。当然在股权融资中,有些投资机构要求企业签订明显不合理的对赌协议,对赌失败到期支付投资本金和约定利息,也可看成“明股实债”的贷款行为。

1.广泛式撒网

目前有许多创投平台链接着创业者与投资人。比如创投圈,天天投,天使汇。另外还有猎云网、36kr等科技媒体也有了此类功能。你可以在这些平台上疯狂地投BP,广泛式撒网,总有投资人会联系上来。笔者在高三时创建了一个现在看起来比较幼稚的项目,通过这种方式还居然得到了几家大型投资机构的回复,虽然最终没能成功融资,不过与之交流还收获了不少。因为有些平台会限制每天发BP的次数,所以大家要做的就是坚持每天都发。

2.熟人引荐

有些时候,你广泛式投BP,很容易石沉大海。普通的投资机构一天都要收到几十份BP,那些知名的就更不用说了,每天成百上千份,投资经理都要被累死。所以假如你有熟人认识一些投资人或者机构,让他引荐一下,至少投资人会上点心,会好好看看BP的。不说能保证100%融资成功,至少可以在其基础上增加融资成功的可能性。很多时候,你的项目投到了投资机构的邮箱,基本上都是被投资经理看,但他们的投资权限是很小的。如果你身边有朋友这方面资源丰富,好好抱抱他大腿,他至少会帮你把BP引荐给合伙人级别的投资人。笔者平时因为写文章的缘故,经常会有一些投资机构的朋友加我,因为他们也想找优秀的项目,也想做公关啦。其中也有以太、真格、华兴等投资机构。如果你在这些方面有渠道,多多积累,这些人脉以后总会有用的。就算你用不到,也可以帮帮你的朋友。科技媒体专栏作家和科技媒体平台的记者,这方面资源应该会比较丰富。

3.投资人主动联系

获得融资成功率最高的,当然是投资机构的主动联系。一般这种情况,不是创始人团队特别牛叉,就是项目特别成熟了。当然,目前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获得了大量媒体的曝光”,就算你的团队并没有BAT的基因,也没有能让人眼睛一亮的数据,不少投资人还是会投资你的,因为曝光度大的项目获取下一轮资金的成功率也很高。比如现在流行的90后CEO、95后CEO,有时候第一轮接入进来的投资机构还会专门帮你进行包装。这种类型只能碰运气,投资人投你不是为了项目长远的发展,而是为了短时间内下一轮资金的接入,套现走人。假如你有朋友,记者方面的人脉很广,一定要抱他大腿哟,至少可以让你获取广泛的关注度。

(本文略长,但满满的干货,请耐心看完)

结合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案例,告诉你如何识别财务造假。归纳起来,应重点注意四个信号:

第一,应收账款是不是很高?

保千里,牛叉的名字并不能保住小命,因为它的问题相当严重!据公告,2017年11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25.66亿元,预付账款余额8.74亿元,原董事长庄敏涉嫌存在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仅此两项就相当于公司账面净资产的70%,上市公司已然被掏空,保千里再难翻身。

所以,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太高,要警惕。

第二,收购溢价是不是很大?

举个国外的例子,奥林巴斯。2005至2008年间,奥林巴斯以700亿日元收购三家主营业务与自身关联度不高的非上市公司:食品容器生产商NewsChefInc.、医疗垃圾处理公司AltisCo.以及化妆品和饮食补品生产商HumalaboCo。2009年这三家公司的商誉即被减值557亿,缩水75%。2008年奥林巴斯还以2117亿日元收购英国医疗器械公司GyrusGroup,商誉占收购价的一半以上。这些收购造成了超过1000亿日元的损失,而且这又是为了掩盖其它问题的操作手段,其背后是一起巨大的财务造假丑闻。

最近新闻报道中纷纷暴雷,就是因为溢价收购产生的商誉问题,应尽量远离。

第三,偿债能力是不是很弱?

蓝田股份,曾经赫赫有名,赞助过春晚业绩连续高增长,收入、利润都很棒。但是,看一下财务指标会发现,现金流短缺,偿债能力很弱。2000年,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是0.77,速动比率更是只有0.35,说明扣除存货后,其流动资产只能偿还35%的到期流动负债;同年,蓝田股份净营运资金是-1.3亿元,说明蓝田股份将不能按时偿还1.3亿元的到期流动负债。而且,从1997年至2000年,蓝田股份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逐年下降,说明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越来越弱。这些数据都处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最低水平,与其良好的收入、利润数据形成巨大反差。据说按照其存货数据测算,公司鱼塘里应该全是鱼,没有水。反常即为妖,造假泡沫被当年的刘姝威捅破后,最终黯然退市。

所以,没钱的公司,不能买。

第四,业绩增长是不是偏高?

东方电子,科技类明星股之一,不断高送转又不断填权,业绩也连续高增长,宛如神话一般。原董事长隋元柏亲自操刀,安排人员造合同、开发票,将炒作本公司股票的部分所得洗成“收入”,回注入上市公司,伪造业绩高速增长的假象。据统计,该公司共伪造销售合同1242份,合同金额17亿元。98年实现主营业销售净利润13803.30万元,同比增长95.47%。99年实现主营业利润42496.6万元,翻三倍。2000年实现主营业净利润62454.6万元,再度增长近50%。一时间出现了一种奇观,与东方电子同处一个行业的公司,业绩表现都非常一般,只有东方电子一枝独秀,远远超越了行业前几名的企业,因而当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最终,被证明是一场闹剧。

所以,看起来赚钱太多,多得不正常得公司,也不能买。

企业融资找风险投资可通过以下方式:第一,通过媒体渠道找投资人。第二,经常参加参加创业、投资类的聚会,微链举办的创新创业活动就蛮多的。第三,与曾经融资成功过的人多交流。第四,与潜在投资人进行深入交流。第五,制作超级棒的BP,或者把企业雏形弄好。然后在如微链的平台上投递BP对接投资人。第六,找一些靠谱正规的中介。

如何鉴定一款P2P产品是否有高风险?

先别急着鉴定哪一款产品,选个靠谱的平台最重要,产品再好,没个靠谱的爹都不行,现阶段P2P的风险降低到历史最低点了,当然外行人也不太敢进来,收益率不高,凑不凑热闹是个问题。

P2P的本质就是通过网络把钱借给一个不认识的人,所以一定要做到足够小额分散,大标平台绝对不能投,一个人违约就是一记重击。投那些跟随监管脚步,能够回归网络信息中介定位的平台,千万不要再看背景了,背景都靠不住,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真不行,几个有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没啥好结果。

最近在美股独立上市的几家头部平台相继发布财报,他们的表现还是非常可以的,盈利能力持续大涨,科技驱动型的,基本形成强大的护城河了,在现在的行业背景下,其他中小平台想弯道超车几乎没可能。

P2P有一定的价值,愿意做苦活累活,被银行抛弃的客户普遍质量较差,又要赚钱,所以小额贷款是公认的最优资产。

对国内中小企业来说,融资的风险可能不只在表面上!

为了极简,我这里只谈把钱融来之后的风险:

第一个:融来了,到时还不上怎么办?

因为钱到账被挪用是大概率事件,所以这时就需要马上进行下一轮的融资动作,做好借新还旧的准备。

第二个:融资的钱是用抵押还是股权?

如果是抵押,那么需要考虑还不上之后抵押物被扣的打算,因为当下,还 肯定很难! 如果是股权就要考虑是股转债还是存股权,前者有保本或者有付利息的条件,后者更纯粹。我先谈前者,对中小企业来说更像是一种借款,这个利息就非常敏感,因为如果到期需要还,无论是直接还还是借新还旧,这个利息的压力会非常大,多少小微都是这么被压死的。

所以,前者必须有不还利息的心理准备,最坏就是还其本金,把利息留做公司股权投资,千万不能都还,如果不懂我也没辙……

再说纯粹股权投资,这个需要提前商定这份股权可不可以被稀释,如果没签合同,那么对方是可以不同意稀释的,后面再股权融资,创业者只能被出局或者忍气吞声!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签订多少不稀释,多少跟随估值走。只要你少签了这个合同,公司再融资你就说的不算了,完全掌控在另外一个机构手里。

为什么机构都不愿意投被机构占股大的项目,原因就在此!

今天先写这么多,有问题可私信……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