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看法_刑事责任年龄到底该不该降低?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07 18:50:07 人阅读
导读:我认为单纯降低刑责年龄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打击少年未成年犯罪最有效的方法是,少年犯罪重判父母,大多少年犯罪都是父母没有教育好,只降低犯罪年龄起不到教育意义,因为...

我认为单纯降低刑责年龄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打击少年未成年犯罪最有效的方法是,少年犯罪重判父母,大多少年犯罪都是父母没有教育好,只降低犯罪年龄起不到教育意义,因为那些大人职务犯罪被判10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但是一些干部仍然前赴后继,还有人创造了新的贪腐数额。

但我们也不能把未满14周岁的低龄暴力犯罪“一放了之",低龄犯罪必须追究法定监护人的责任,绝对不能一放了之。

只有法定监护人受到威胁了,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教育才会重视起来。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和担心。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平川提出,

建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将现行刑法中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从十四周岁降低到十二周岁,将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从十六周岁调整为十四周岁,以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我觉得应该再调低一些,至少低至8岁。

现在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不满8岁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8-16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现在孩子犯错的年龄越来越小,不知道是不是游戏引导的呢。

按说这年龄的小孩,正在探索求真的年龄,那里会想到杀人之类的呢?

一说到游戏暴力问题,连美国总统老特也曾经说:

“电子游戏啊、电影啊、网络上的东西啊,真的太暴力了,太可怕了,我亲眼看到了那些内容,真的令我感到震惊。”

他表示希望能够减少游戏中的暴力场景,更好地保护青少年。

《使命召唤》、《侠盗猎车手》这样的专门模拟暴力、犯罪和杀人的游戏本来是部队上用来训练军人的东西;结果好多青少年罪犯都承认他们经常会玩这些游戏。

电子游戏给予了玩家暴力体验,让他们脱敏,让他们在现实中更倾向于暴力手段。

青少年追责的年龄应该调低,只是一个度的问题,游戏严查暴力应该也要提上日程。

完全同意人大代表的这个建议。最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去年发生的大连女童被杀一事,因为没有到达法定年龄,一个刽子手仅仅被判收容教养,期限三年。女孩儿的父母至今还在为将凶手绳之以法而奔波。

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早熟,早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那样天真无邪了。他们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也不是以前的孩子能比的,尤其是在这个网络时代,他们也不可能对法律一无所知。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还和比我年纪小一岁的同学开过这样一个玩笑:别惹我,我还没满14,杀人不判死刑……(纯粹是玩笑,别当真啊)

目前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14岁,不满14岁的无需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这个法律本是保护未成年人,却给了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一个作恶的机会。

小偷小摸的行为也就罢了,最近几年出现的性质恶劣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为年龄问题逃脱制裁,甚至有的还会再次犯罪,这些也让我看新闻的时候感到很愤怒,这对被害人不公平,对社会公民也不公平,但也没有办法,谁让法律在那儿写着呢。

再联想到去年的那个大连女孩被害事件,未成年保护法保护了凶手的利益,但是又谁保护那个女孩的利益,同样是未成年人,也太不公平了。

这次人大代表的这个建议,我觉得应该通过,我相信大多数人也都愿意通过。不能让未成年人保护法被一些心术不正的人钻了空子。而且我觉得对于年龄和审判结果不应该太死板,如果所做事情过于恶劣,也可以不用考虑年龄……

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你下调,12~14岁将负刑责。这也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因为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小魔头。有一些极端事件引发全国轰动。而法律却不能对他们怎么样,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能对这一部分人进行惩戒。

感谢邀请!

不主张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专家观点

法律专家说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只会适得其反,其依据无非是如下几条:

一是不符合世界刑法潮流。因为多数国家将刑事责任年龄起点设定在了14周岁(包括)以上,所以我们也应该效仿,尊重多数。

二是缺乏实证数据支持。对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实施危害行为情况的系统统计和研究,校园暴力事件缺乏统一的报告统计制度。实质上就是说对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是少数,对这些少数孩子的犯罪行为不需要上升到刑法规范上来。

三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低龄未成年人实施危害行为的问题。大量实证数据和研究表明,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根源是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治理出现了问题,而不是立法层面的问题。

……

主张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专家观点

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学术界也有专家支持的观点,理由包括:

一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短时间内遏止青少年犯罪势头的现实需要;

二是低龄未成年人具备了实施犯罪的行为能力和心智水平;

三是刑事责任年龄古今中外都不是一个确定不变的数字;

四不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无助于法律的公平正义并容易导致被害人的“恶逆变”;

五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也是保护未成年人的需要;

……

我个人观点

咱不是专家,连“砖家”也称不上,试着折中一下专家、“砖家”的观点:

有错就要受罚。无论成年人、未成年人做错事都应该受到惩处,否则就是纵容,就会使其他人产生模仿效应。人性必须受道德、制度的约束,不受约束的人性会自然善良、完美的说法就是耍流氓。未成年人具有较高模仿性,其价值观也在不断塑造当中。类似一个12岁的孩子杀死了母亲,没有受到任何惩处,这种负面效应产生的消极后果是无法估量的。实践中,未成年被害人数量比较庞大,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制度安排,会影响到这些群体,形成反向思维,出现逆反行为,也会引发社会舆论。

普遍降低入刑年龄不可取。道理上面已阐述,起码要“重罪入刑”,比如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是14周岁以下犯“故意杀人”等八类罪刑的,对这些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可以降到14周岁以下。

实现“轻罪行罚”。对于严重犯罪可以“重罪入刑”,“重罪轻罚”。对于轻罪,比如一般盗窃、一般故意伤害,也应当受到惩处,目前却严重缺失。仅靠社会评价、学校规章是难以起到效果的,况且目前的规定是:少年违法犯罪要向社会保密,新闻报道影视、图片必须打马赛克,公安相关案件卷宗要封存……根本得不到社会评价;学校也不敢公开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无论“重罪”、“轻罪”,“一放了之”,对未成年人毫无约束之力。因此有必要,对实施危害行为的未成年人采取非犯罪化和非刑罚化的管理措施。实现“轻罪行罚”,即通过行政手段,对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施压对“规则”的敬畏心理,比如完善少管所、工读学校的准入门槛,适度扩大规模,改革内部管教制度等。将犯罪少年送入少管所,将违法少年送入工读学校,建立有别于普通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善恶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个人观点,文明评论,拒绝讽刺谩骂。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和低龄未成年人严重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已成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顽疾,引起了社会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在这个群体中,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高中生及职高身份的未成年被告人占比较高,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比例低。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各方在不断的支招,也出现了很多有一定偏激的对策建议。在校园安全和孩子健康成长备受社会普遍关注的同时,怎样合理合法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成为大家争议的焦点。

因此,社会有部分人士认为应该通过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来消除不断发生的校园暴力和低龄未成年人严重犯罪案件,我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单纯靠刑罚手段并不能有效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们应该坚持宽容不纵容,关爱又严管原则,对实施严重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依法惩处,采取社会综合治理方式有效解决校园暴力问题。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观点,这是缺乏法治思维的表现。其初衷可以理解,但有悖于国家依法治国关于科学立法的精神。是否需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应当经过大量的实务论证和理论研究。

第二,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一个人处于极易越轨的“危机期”,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有复杂的社会因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归根结底是社会原因。导致未成年人受到伤害继而伤害他人的因素很多。单纯靠刑罚惩罚的办法并不能有效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刑罚只是犯罪治理的一种手段,难以包治百病,只强调一味打击,会将涉罪未成年人推向社会对立面。所以,针对校园暴力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应及时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惩戒、矫治制度体系。

另外,整个社会还应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加大正面引导,学校要在传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人文、道德教育,教育学生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善意,尊重爱护他人,呵护生命,和谐相处,避免伤害;宣传部门要通过公益广告、专题报道等形式,加大对反校园暴力的宣传;司法机关在抓好个案办理的同时,应适时组织宣传报道,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舆论导向。

对于实施严重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一方面不能纵容,要依法惩处,加大对严重校园暴力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另外一方面,对于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无法予以刑事处罚的,要督促或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护矫治。对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要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监管。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共同构建防治校园暴力的程序化处理机制,做好早期预警、及时上报、事中处理以及事后心理干预等全方位内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