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履行法院判决还款后果_法院判决不执行的后果是怎样的?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9 23:12:05 人阅读
导读:【每日讲法观点】被执行人被法院限制高消费,也纳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如果有能力履行,根据情节轻重可能被司法拘留,或者涉嫌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司法拘留人民法院在案...

【每日讲法观点】被执行人被法院限制高消费,也纳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如果有能力履行,根据情节轻重可能被司法拘留,或者涉嫌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

司法拘留

人民法院在案件的审理、执行过程中,对于违反法律相关规定的诉讼参加人、被执行人可以采取司法拘留的措施。司法拘留是拘留措施的一种,对于妨害诉讼的人,限制其一定期间的人身自由,属于强制措施的一种。

司法拘留一般有实施法院的院长批准,并制作《拘留决定书》,交由法警执行,由公安机关看管,被拘留人对拘留决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对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效力的裁判文书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拘留。

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

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是针对被执行人或者执行义务人而规定的罪名,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3条,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但是拒不执行,情节严重,即可构成本罪。

情节严重,一般是指下列行为:

  • 被执行人或者执行义务人有财产,但是故意、转移、隐藏、损坏,导致无法执行;
  • 协助执行义务人,拒不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导致无法执行;
  • 被执行人、执行义务人、协助执行义务人等,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串通,利用其职权妨害执行,导致无法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不能构成此罪。

总结

对于有能力履行,但是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被执行人,根据其情节轻重,可能被人民法院司法拘留,也可能构成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最终被判刑入狱。

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被执行人涉嫌犯罪的线索,如果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相关的权利人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的行为判刑。

不管是民事审判还是刑事审判,在审核活动的最后都会宣读判决书,案件最后流程就是依据判决执行,如果不服判决,可以上述,但不依据判决执行,可能会强制执行,甚至还可能触犯刑法。法院的判决是赋予国家强制力的,行为人应该主动履行。

如果不履行有三个后果:

1.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措施很多,可以对行为人住宅进行搜查,包括拍卖、变卖、扣押财产,冻结银行帐户,还可以查封行为人住宅。

2.如果拒不执行的行为人,法院可以处于15日以下拘留1000元以下罚款,并且可以重复适用。

3.拒不执行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情节严重的,就触犯了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构成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会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就算经过了以上处罚,行为人还是要承担赔偿责任,除非永远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如果只是暂时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会中止执行,等到行为人有财产可以执行的时候,法院就会恢复执行。

法院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有着严格的法定程序和手续。法律规定司法拘留时间应当在15天以内,而且司法拘留必须经法院院长批准,被拘留人一般交给公安机关看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1条的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具有第6项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88条,一般包括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违反限高令或者有能力履行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确定义务等情形

在司法实践当中,因为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债务就司法拘留被执行人案件其实并不多见,即使符合司法拘留条件,但往往也需要申请人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拒不执行以及相关位置信息等线索或者证据材料。

去过执行局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目前执行法官一般很难见,办公电话有时也很难打通,被执行人通常也喜欢玩失踪、玩失联,由于申请执行人权力有限,多数情况下根本无从知道被执行人的位置信息和相关财产线索。

在司法实践当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法院开始与公安机关、电信部门、媒体等单位合作展开联合惩戒方式,通过天眼系统、人脸识别系统、手机定位、网络曝光等手段锁定被执行人的位置,从而对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取得良好的执行效果,希望未来能够推广全国,让执行不再难。

感觉回答不错,请记得点个赞哦☺,如有法律问题可以点击关注并私信我。

不管怎说,欠债不还,不能不让坐火车飞机就了事,应该投监狱,欠3万元一年依此类推。和国外一样徒刑有几百年,父亲死了儿子顶,子子孙孙还完为止。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