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证人出庭作伪证_冤假错案作伪证的证人怎么控告?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30 00:14:01 人阅读
导读:因为刑法当中的伪证罪只是惩治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帮助行为人作伪证的行为,而民事诉讼中证人帮助当事人作伪证的行为就要另寻其他罪名处理,也就是要对...

因为刑法当中的伪证罪只是惩治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帮助行为人作伪证的行为,而民事诉讼中证人帮助当事人作伪证的行为就要另寻其他罪名处理,也就是要对民事诉讼中证人作伪证的行为以帮助伪造证据罪定罪处罚,其立案标准是严重阻碍了审判过程,加重了司法成本。同时要注意下面一些情形:


1.当事人教唆本罪的行为人(即证人)在民事诉讼中帮助自己作伪证的,当事人无罪,证人依然构成本罪。

2.经过当事人的同意在民事诉讼中帮助当事人伪造对其不利的证据,两者都无罪。

3.当事人与证人事先通谋由当事人提出虚假的民事诉讼,证人故意做虚假证言,帮助当事人作伪证的,证人同时构成虚假诉讼嘴和帮助伪造证据罪,择一重罪论处。

4司法人员犯了本罪,从重处罚。

希望对您有帮助。

民事案件作伪证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作伪证的后果有哪些?

1、最常见的后果,涉及的证据被对方否定并获得法官支持,产生对本方不利的后果。

例如,某民事案件,本来医药费2000元,当事人设法开了一张假票据8500元,意图多获得赔偿,但是在庭审中,票据和病历、用药明细等有明显矛盾,结果本项赔偿被剔除,损失了本应当获得赔偿的2000元。

2、情节严重些的,被法官发现,训诫、罚款。

例如,某借贷纠纷,当事人将三段不同的视频剪辑修改合成一段,作为证据交给法官。结果被当场识破,被训诫并罚款1000元。

3、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可能构成妨害作证罪或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附: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 妨害作证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1、继续做好知情人的工作,动员他们作证,即使因客观原因不能出庭,也可以出具书面证言;

2、在举证期限届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取有关证据(包括证人证言);

3、如证人不到场说不能查明案情的,申请法院传唤证人出庭作证。

“虚假诉讼罪案”中作假证的“证人”是否负法律责任呢?

依我之见一一虚假诉讼案中作假证的人,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以及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罪名)?必须经原民事案件法庭裁定:“本案因涉嫌虚假诉讼犯罪,经合议庭合议现裁定本案中止审理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其后公安机关受理人民法院移送该案件材料经审查决定立案后,依法有权传唤涉案的所有当事人丶证人丶经侦查终结及移送检察机关审查以“虚假诉讼罪”提起公诉丶并经法院刑事法庭审理查明该作“假证的证人”:

——如果该虚假“证人证言”系与本虚假诉讼案件在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之前,该“证人”事前己明知本案系制造假证欲非法占有他人合法财产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假案件,而该证人为了不法目的仍与所谓的“原告”共谋制造假证丶并分工安排到庭以第三人的身份提供所谓“证人证言”,而且,该虚假的“证人证言”在该虚假诉讼罪案中的该“证言”具有基础性丶关健性作为的话。该“证人”之行为性质就不仅仅是证人,依法应当以该虚假诉讼罪犯的“共犯”论处,即以正犯(主犯)身份论处。

一一如果该虚假“证人证言”,并未事先参与本虚假诉讼案件的共谋和分工安排丶出庭作假证言是碍于朋友和亲情的情面丶没有本人谋取私利的主观故意丶其证言的作用非本虚假诉讼案件的基础性丶关健性证据,仅仅具有辅助丶邦助性。那么,该“证人”故意提供假证言的行为,仍已经涉嫌构成虚假诉讼罪的“邦助犯”,即从犯,对于从犯法律上规定可以从轻丶减轻处罚。

一一如果该虚假“证人证言”,系由本案主犯或其他人员欺骗丶威胁所作出的虚假证人证言,依法该“证人”因主观上没有作假证妨害司法诉讼的故意,因此,该“证人”被他欺骗胁迫作假证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依法不予追究该“证人”的刑事责任。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见谅。

上面各位回答的都很细,但是太繁琐,我简单说说:民事诉讼中,如果对方申请出庭的证人做伪证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证言是虚假的,另一种是伪造证据,如私刻公章、伪造证件等。第一种情况,你或者你的代理人,应当要努力寻找证言中相互矛盾的地方,多问证人问题,使谎言不攻自破;实在找不出对方的破绽,你也可以向法庭申请对证人进行测谎,但是测谎的结果对法官只是参考第二种情况,如果能够得到证明,法庭一般会对证人进行说服教育、拘留、罚款,严重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案件审结后已经被依法认定为“冤假错案”。如果是题主想象中的冤假错案,那么回答题主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在民事诉讼中,所作伪证不论是否被法院所认定采信,是不能控告的。这样的伪证侵害的是法院工作秩序,情节严重的由法院依法处罚。

在刑事公诉案件中,公诉方的证人作伪证所造成的法律后果由公诉方或法院承担(由公诉方或法院对刑事冤假错案的受害人给予国家赔偿),刑事冤假错案的受害人有权申请国家赔偿,无权对刑事冤假错案的工作人员提出刑事控告。

在刑事自诉案件中,如果证人是与当事人串通一气故意作伪证以诬告陷害对方当事人,是诬告陷害罪的共犯。如果证人是为了减轻当事人的刑事责任而故意作伪证的,应当以伪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证人是因为对事实的认识错误而作出伪证的,则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证人应据实陈述,不得提供虚假证言。若违反此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证人在出庭作证时,应当如实陈述,切勿作虚假证言,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扩展资料: 案例:证人在法庭上作虚假证言被罚款3000元 广陵法院在审理一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件中,因原、被告双方对侵权事实发生与否存在争议,原告方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庭审中,证人明确说明其不认识原告,是在晚上去广场上散步时目睹了原告受伤的全过程。 庭审后,在法院工作人员前往原告原来的工作单位核查原告在受伤前的工作收入情况时,发现出庭作证的证人正是原告老板的妻子王某。 经过调查了解,王某自述原告原本是其工厂的工人,在其处打工有一段时间,收入按件计算,多劳多得,每月收入大约在5000元左右。因王某曾在庭审中明确说明其不认识原告,其行为已涉嫌作虚假证言,于是被依法传唤至法院。 后经过法院调查核实,王某承认其存在作虚假证言的行为,其也认识到作伪证的严重后果,表示愿意接受法律的处罚。鉴于王某承认了错误,且认错态度较好,法院决定对其予以罚款3000元。目前,王某已将上述罚款交至法院。

我们经常听见说有人作伪证,这是犯罪的,那在民事案件中证人作伪证怎么处罚?接下来由华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民事案件证人作伪证的后果是什么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证人作伪证可以是在刑事诉讼中也可以是在民事诉讼中,刑法中所规定的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刑法》第305条规定,犯伪证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方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举证责任,对方当事人对其证据可以进行驳斥,因此,当事人作伪证相对于刑事案件来说对案情的发展以及危害的结果要小的多,但是并不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证人作伪证就不追究其法律责任,《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