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分居两年证据_夫妻分居两年的证据怎样采证和确定?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5 08:55:09 人阅读
导读:实务中,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如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可以认定夫妻感情已经破裂,调解无效的,可判决离婚。那么,离婚案件处理中哪些证据可以认定“夫妻分居满两年...

实务中,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如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可以认定夫妻感情已经破裂,调解无效的,可判决离婚。

那么,离婚案件处理中哪些证据可以认定“夫妻分居满两年”,您可以参考如下5点:

1、双方签订的夫妻分居书面协议;

2、单方签订的租房合同;

3、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书面分居协议,最好用EMS邮政快递寄送,在备注栏里注明“分居协议”,并且保留邮寄凭证,从邮寄之日起到提起离婚期间属于夫妻分居时间;

4、双方来往的书信(微信、短信、邮件等),等能证明双方感情不和分居事实的书面材料;

5、一方所在地区居委会证明,较一般的证人证言,证明力更强。

另需指出,以下2种情况不应认定为分居:

1、分床不分房,法院难认定是分居

多数夫妻感情不和后,由于经济状况及子女等方面因素,不能分居生活。夫妻双方不同床但却在一个房间或是一套房子里共同生活,且没有夫妻生活。如果一方以此来确认分居并提起诉讼离婚时,而另一方不承认分居事实的,法院一般不予采信,无法确认分居。

2、夫妻异地居住,不一定是法律意义上的“分居”

夫妻因为就业、学习等的原因,分居生活,但不一定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分居。婚姻法认定分居必须是因夫妻感情不和而造成的分居。如国外求学或是工作调离,即使分居两个城市或是两个国家,也依然不属于婚姻法中“夫妻感情不和分居”。在这种分居事实基础上,加上能够进一步证明双方感情不和的证据,判决离婚的可能性会更大。

1、分床不分房,法院难认定是分居因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夫妻还只拥有一个住处,或者无力负担长期在外单独租房居住,因此夫妻感情不和后,同房不同床,各自分灶吃饭。在一方提起诉讼离婚时,如果另外一方不承认分居事实,外加夫妻同居是纯属私人事务,他人很难为此作证,因此法院一般不予采信。

2、夫妻异地居住,不一定是法律意义上的“分居”有的夫妻因为就业、学习等的原因并不在一个地方生活,所以地理意义上的夫妻异地居住不一定是法律上说的分居,法律上的分居是以夫妻双方因为感情不和而不存在性生活的共同居住,互相不履行夫妻义务为标志。不过如果异地生活的夫妻相互间感情不和的,也可以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分居,但是必须要有夫妻双方感情不和的书信等书证及其他证据来证明。

3、能证明夫妻分居的常见证据:一方在外居住的房屋租赁合同;双方签订的夫妻分居书面协议,一定是要书面的,口头协议必须对方承认;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书面分居文书,最好是用快件性质邮寄,在备注栏里注明“分居”,并且保留邮寄凭证,从邮寄之日起到提起离婚期间属于夫妻分居时间;双方来往的书信、电子邮件等能证明双方感情不和分居的事实;人证也可以,比如双方都认识的朋友或者亲戚,不过因为证人往往和为其作证的一方有利害关系及分居是夫妻“私事”,所以单独的证人证言难为法院采信,要辅佐以其他的证据。

如证人证言、另寻住所的租赁合同、新住址接收的信件,都可以成为证明分居的证据。(1)分居一方在外居住的房屋租赁合同;(2)夫妻分居的书面协议,若是口头协议的,就必须取得对方承认;(3)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书面分居文书,最好是用快件性质邮寄,在备注栏里注明“分居协议”,并且保留邮寄凭证,从邮寄之日起到提起离婚期间属于夫妻分居时间;(4)双方来往的书信、电子邮件等能证明双方感情不和分居的事实;(5)人证,或者证人证言。双方的亲朋好友都可以出具证言来作证,当然,证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需要辅佐以其他的证据。

夫妻分居的现象在当代社会已经变得很常见,很多人都认为夫妻分居两年自动离婚,其实这个观点是往往是人们产生的一种误区。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只是离婚的一种理由和情形,并不是只要分居满两年就自动离婚了。

1.一方在外居住的房屋租赁合同


2.双方签订的夫妻分居书面协议,一定是要书面的,口头协议必须对方承认


3.人证也可以,比如双方都认识的朋友或者亲戚,不过因为证人往往和为其作证的一方有利害关系,以及分居是夫妻“私事”,所以单独的证人证言难为法院采信,要辅佐以其他的证据。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