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诈骗犯罪有哪些罪名_金融诈骗是犯罪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5 18:39:46 人阅读
导读:是的,有钱别人诈骗,每个月,月光族,金融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诈骗,微信诈骗,金融诈骗,主要想一夜之间挣多少钱。钱炒钱,说老人上当,我认为贪财。别请律师了,公司型...

是的,有钱别人诈骗,每个月,月光族,金融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诈骗,微信诈骗,金融诈骗,主要想一夜之间挣多少钱。钱炒钱,说老人上当,我认为贪财。

别请律师了,公司型金融犯罪,请律师就是浪费钱,花了律师费又没实际效果,其实是对家里的二次伤害。

一,留意一下自家能收信的信箱看看有没看守所写出来的信吧!

二,如果当事人心理素质高,家人又有经济能力,去看守所附近随便请个2000块钱的律师,让律师跟当事人见个面传下话就行了,给再多的钱也没用!

三,凭羁押证去送几套衣服进看守所,粤省事存钱,够了…在起诉阶段自然有免费律师来走程序的了!(公司型金融类犯罪,一群打工的被老板坑,参考如下,判刑按每人层级职位,个人涉案金额,是否认罪悔罪,有否退赃等)

谢谢邀请,从我接触到的例子看,绝大部分情况下,员工都是有责任的。

1、金融诈骗罪的类型很多的

有合伙骗取银行贷款的,有骗取保险公司保险的,还有信用卡、证券、信用证诈骗的等。另外还有一个在量刑上不叫金融诈骗罪,而是叫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这是最近2年最流行的金融犯罪了。

2、P2P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我有一位同事,他儿子2017年7月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P2P公司工作,这家企业当时大概有20多个员工,公司一方面在网上做了一个小的P2P平台,另一方面也在线下大力吸收存款,我这位同事的儿子算是业务员,公司给他们一个月底薪4000,然后是拉来投资的10%提成,他在那家公司干了大概10个多月,前后除了基本工资之外,大概还领了差不多10万块的提成,后来就离职了,之后辗转又干了几份工作,但是今年刚过了春节,突然一天,毫无征兆的,家里人就收到了西城分局的拘留通知书,说他儿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羁押在看守所了。我的这位同事收到通知书的时候,当时整个人就懵了,情绪失控,拒绝接受拘留通知书。后来在我们的劝说之下,找了律师,在看守所见到了自己的儿子,经过询问之后,才知道了细节,原来那家公司后来倒了,老板携款跑了,结果有投资人报警,给抓回来了,然后根据当时的记录,把前前后后所有任职过的员工都给抓起来了。这种事情,如果员工推说不知情,是很难站住脚的,实际上,10%的提成啊,不要说是大学生了,就是普通人,也是能够判断出来里面的问题的,这孩子之所以离职,也是觉得这事情不靠谱,但最后还是东窗事发了。

那么事情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按照律师的说法,凡是金额大于30万的都有问题,然后家里往回退赔,就是说你当时拿了多少钱,现在全部退回来,当然有的情节严重的还要罚款。我的这位同事的孩子属于情节较轻的,最后退了10w块,不过还是被判了拘役。可以说悔之晚矣,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风华正茂,却有了这么不光彩的一页。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1.首先纠正以下,没有金融诈骗这个罪名,金融诈骗是金融类诈骗犯罪的统称,有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等,所以也没有金融诈骗的立案标准,要也是很多金融类诈骗犯罪的立案标准,如果谁能给你金融犯罪的标准,那是他自己立的法,属于诈骗行为。

而你想问的的问题,貌似和金融没有关系,你应该是想问这是否构成诈骗罪。

2.根据你的描述,也很难构成诈骗罪,为何?因为诈骗罪必须是别人骗了你,你受骗之后把钱给出来,别人非法占有你的财产才叫诈骗罪。可是根据你的描述,你们合伙做生意亏了,亏了的意思,就是说你们的确合伙做生意了,别人没骗你。只是因为经营不善,把钱亏了一部分,你现在想把剩下的部分要回来,人家不给了,就这样有了纠纷。这里面,没有人骗过你,你也没受骗,所以很可能不构成诈骗罪。

除非你能给出一定的证据,证明当初的合伙就是个骗局,然后他把你拉黑,这个倒可能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而诈骗罪的立案追诉标准,国家只出台了一个范围的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就是数额较大,就应该刑事立案,然后,各省在这个标准内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自己确立标准,比如我所在的广州,就定在了6千以上,所以,你要根据他到底骗了你多少,在去找你所在省的标准。是不是有点复杂。。

3.那么,别人不想把剩下的钱给你了,算不算犯罪?算不算侵占罪?这个要看你们具体的约定,是否约定这笔投资的退出方式?很多合伙投资的协议,都会约定退出的方式,一般不违法,所以,别人不退钱给你的行为性质,主要看你们之间是如何约定的,如果约定了随时可以退出,他不给,那就算侵占罪,你要去自诉。如果约定了退出的条件,你要达到退出条件才能退出啊。

4.所以,诈骗罪的太具体立案标准,量刑标准我就不回答了吧,答了反倒就跑题了。

金融诈骗罪作为类罪,具有许多共性,其基本构造是主观上均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遵循下列逻辑顺序:

①实施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行为;

②使受骗者陷入或者强化认识错误;

③受骗者因被骗而作出行为人期待的财产处分行为;

④受骗者或者其他人(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