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避免应聘合同陷阱_网上投简历怎样避免招聘陷阱?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3 20:39:47 人阅读
导读:陷阱一:巧立名目,收取费用。以录用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的屡见不鲜,但仍有不少求职心切的毕业生,掉入此类陷阱。这些公司招聘时常常不看任何学历证明,甚至不安排任何面试...

陷阱一:巧立名目,收取费用。

以录用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的屡见不鲜,但仍有不少求职心切的毕业生,掉入此类陷阱。

这些公司招聘时常常不看任何学历证明,甚至不安排任何面试,而只要求求职者支付信息费、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当他们填满自己的“钱袋”后,就会找各种理由将应聘者“辞掉”。这是黑心单位最常用的欺骗手法。

陷阱二:不签订就业协议书。

用人单位不允签订就业协议,甚至不约定违约惩罚条款的相当普遍,据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都不约定违约金,而在20%有约定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害怕学生违约而提出的要求,学生主动提出的很少。毕业生之所以没有约定,一方面是不想自己被“套牢”,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陷阱三:长期试用,榨取人力。

对于刚毕业的求职者来说,签订劳动合同最容易遭“忽悠”的就是“试用期”了。试用期过长或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这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的普遍遭遇。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与正式合同期相比,试用期内的工资收入及福利待遇低,长期耗在试用期内,不仅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陷阱四:弄虚作假,不讲诚信。

一些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常常在介绍招聘岗位信息时歪曲、编造、美化,极尽包装。这些公司常以高薪为诱饵,迫使应聘者立刻签订合同以及约定高额毁约金的方式,千方百计套牢求职者。还有些不规范的网站和中介机构,通过接取求职简历,获取大量个人信息,出售给企业作为销售信息。更有甚者,在报纸上刊登招聘信息,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诱使应聘者递上个人资料,留作它用。

陷阱五:以招聘为名,行推销之实。

先以优厚待遇,让求职者上门应聘,再以种种理由提出要对求职者进行“考察”。具体考察方式就是公司先与求职者签订一份产品推广协议或产品促销协议,协议中约定求职者必须在约定时间内以公司规定的价格销售掉该公司某种产品,并收取一定的保证金或样品费。当求职者签好协议去推销产品时,才发现根本销售不掉。结果,求职者的保证金或样品费就这样被这些公司“黑”掉了。

二、破解对策

1、进一步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行为主导作用。

政府相关部门应对现行大学生就业方式进行总结反思,结合当前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出台相关行规来防止和杜绝就业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加强反馈与抽查,促使用人单位严格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制度。

2、发挥新闻媒体正确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

政府要利用好手中掌握宣传媒体的政治优势。在广播、电视上抽出一定时段播映相关内容;在报纸上开辟就业专栏,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用人信息,列举就业陷阱等,以引导学生的就业行为和有效制止招聘过程中的不轨行为。

3、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

高校要进一步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选编一些资料如劳动法、合同法、常见的就业陷阱案例等,供大学生阅读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法律意识。

对于毕业生而言,要清楚招聘单位的实际情况,以摸清应聘单位的发展前景。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注明双方谈妥的条件,这样即使双方产生纠纷时也不会空口无凭。如果遇到与中介招聘信息所列的待遇、薪酬情况严重不符合的,可以向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求职者,对自身资料要加强保密,最好到具有公信力的网站。

毕业生找到一个就业单位是迈出社会的第一步,但是我希望这个第一步尽可能迈得稳一点, 千万不要心存“撒大网捞大鱼”的心理,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应聘,这样不仅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还会对职业的发展起到极有利的作用。




谢这位友邀请,问,网上投简历怎样避免招聘陷阱?问的好,因为现在有许多应届毕业或往届毕业生,在网上找工作,投简历被坑的事大有人在。应该知道,你的个人信息被透露,而且上当受骗,是多么苦脑的事。解决的办法,应该是多学社会关系学及社交往来心理学。如是应届毕业生直接咨询班主任或教务处,尽量争求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往届毕业生也可以遵循以上做法。同时,在教肓部或社会劳动相关网站查询,是否有类似单位。总之有一条原则,相信党和国家,相信自己,相信最知心知底的朋友。

1.工作被坑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但并不是说,所有应届毕业生都会遇得到。因为,这和你的选择相关。通常来说,有的毕业生会被天花乱坠的招聘广告所蒙蔽,越是承诺得花枝招展的,往往在用工合同里都不会写清楚,而等真正入职了才发现一切都是空谈。这种公司,往往是一些不正规的公司。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建议第一份工作先瞄准大公司,哪怕是一个稍微比期待中逊色一点的小职位,也好过那些看起来让人垂涎欲滴的岗位。在大公司工作,和在大城市生活,在名牌高校就读一样,会让你感受到便捷和品质。而这种眼界一旦打开了,你就很难再看得上那些不正规的公司,也就很难被坑了。

2.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正规大公司里也会存在的套路。比如你的遭遇就是这样,明明想做外贸,却很可能被调去做内销。其实这种公司就是在打擦边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招聘的时候不说清楚,等入职了才亮明底牌。但这种情况,实际上你很难提前避免,毕竟是应届毕业生,没有那么多经验可寻。你的这种情况,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第一,如果你坚持做外贸,就和公司HR申请谈一下,表达一下你做外贸的强烈意愿,同意留下,不同意立即走人。第二,你可以试着了解一下内销岗位的待遇和工作,如果这个岗位还可以,那就先入职做一段再说,看看以后是不是还有机会再调回外贸。

3.被工作坑一次两次,从整个职业生涯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有些坑,你总要踩错几次,才知道职场的艰险,以后的工作经验才能更丰富更老练。祝你顺利!

关于求职陷阱的分辨和应对,是个比较大的话题。

我们先从有哪些求职陷阱说起,说到陷阱,无非就是骗钱和骗人两种。前者是明着骗你钱,而后者是暗地里算计你,不给你钱。

先来说说前者,明着骗钱的。一般都是向你要入职的保证金,或是服装押金什么的,这些都是针对一些低端岗位的。应对的方式也很简单,但凡是以各种名义向应聘者要钱的,大家都要多长个心眼,在现今这种人才求大于供的情况下,还要找应聘者要钱的,真的要提防。

再来说说后者,算计你,不想给钱的。有的公司支付不起那么多的工资,但又不想错过人才,或是担心支付的工资打了水漂,所以一般都会把期权或是年终绩效做为工资浮动的一部分,好了,给点儿,不好了,就不给,更有甚者,就是不想给。

对于应聘者来说,入职前一定要问清楚薪资构成,如果有期权或是年终绩效,要搞清楚考核目标和考核标准,以免利益受损。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