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主体主观客体客观_主体客体主观客观怎么区分?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4 13:00:05 人阅读
导读:刑法中主体是指实施犯罪的人客体是指侵犯的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主观方面指犯罪人的主观想法,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过失、还是意外客观方面就是造成的法律事实...

刑法中主体是指实施犯罪的人客体是指侵犯的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主观方面指犯罪人的主观想法,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过失、还是意外客观方面就是造成的法律事实例如:故意杀人甲用刀把乙杀了主体是:甲 客体:乙的生命权主观方面:故意(直接故意) 客观反面:乙的死亡例如:交通肇事甲把乙撞死了主体:甲 客体:乙的生命健康权主观方面:过失 客观方面:乙的死亡如果你是学法学或对法学感兴趣可以追问我或者自己查一下资料,可以了解意外事件和故意的分类(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犯罪主观方面就是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客观方面就是犯罪行为的外在表现,如:如何行为、造成何种危害后果,部分犯罪强调危害后果。客观方面在区分此罪与彼罪方面有重大意义。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 有危害社会的行为,该行为违反刑法,该行为应该受到刑法的处罚,由于各罪的犯罪构成不同,但概括起来也无非以上三点共性,也是必须要具备的。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也是少数犯罪的必备条件。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必要条件,即任何犯罪都必须必备的条件,如危害行为。另一类是选择条件,即某些犯罪所必须必备的条件或者是对行为构成因素的特别要求。前者指危害结果,后者指包括时间,地点,方法(手段)。

1、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即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这几种因素。

3、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的事实特征,是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件。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对象。

4、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和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庆系,包括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相互间关系:

主观方面是犯罪嫌疑人对犯罪结果的主观认识或追求的心理状态,比如犯罪目的,犯罪动机,主观方面分为故意和过失两大类.。主体则是某一犯罪所要求的犯罪人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条件,比如强奸罪,主体一般只能是男性。

客观方面,是犯罪实际所表现出来的可以由外界判断的.多指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有时还有犯罪时间和地点等。客体则是犯罪所破坏或侵犯的由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扩展资料

犯罪构成要件从不同角度说明行为对法益的侵犯性和行为人的罪过性的实质内容。如果某种因素不具有这种实质内容,就不可能被刑法规定为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要件是一种法律规定,而不是具体事实。最初的构成要件理论曾将符合法定构成要件的事实称为具体的构成要件,但当今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这种称谓混淆了法律规范与具体事实。以下所说的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或具体构成要件是指法律规定,而非具体事实。

犯罪构成由一系列主客观要素所组成,其中的“要素”就是构成犯罪必需具备的条件(犯罪构成要素);各个要素之中又包含若干因素(犯罪构成因素)。简而言之,若干因素组成一个要素,若干要素形成一个犯罪构成。犯罪构成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要素的有机统一;各个要素按照犯罪构成的要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协调一致,形成为一个整体。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理论不发达,有的书上将犯罪构成和犯罪构成要素等同起来使用(即有时表述的是犯罪构成,实际上是指的犯罪构成要素,有时表述的是犯罪构成要素,实际上是指的犯罪构成),有的书上表述的犯罪构成实质上指的是犯罪成立条件。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刑法中的主观超过要素是犯罪构成诸要素中,超出罪过内涵之外的,没有客观要素与之相对应的那些主观要素;比如盗窃罪中主观方面要求具有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里的非法占有目的就是主观超过要素,不要求行为人客观上非法占有了某物或者是意识到自己正在为一个非法占有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五条,罪责刑相适应,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扩展资料:我国刑法中具体犯罪中的定量要素从四个方面考虑: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所侵犯的客体;主观方面:有无犯意是构成某些犯罪的必要条件,如故福阀弟合郗骨甸摊鼎揩意伤害罪,(有犯意);一般过失犯罪无犯意;犯罪主体:有的犯罪需特定主体才能构成如受贿罪,有的犯罪不需要特定主体如故意伤害罪;犯罪客体:看某一类犯罪是否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法律关系,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因素;犯罪客观方面:即是否实施了犯罪行为,如已实施,构成犯罪,如未实施,只有犯意,现行刑法规定不认为是犯罪。

主体就是刑法中的犯罪行为人。客体就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如【强-奸】罪中的妇女贞操权、故意【杀-人】罪中的生命权等。主观因素就是犯罪行为人主观心态是故意还是过失。客观因素就是产生和造成犯罪的行为、以及造成的后果等等。

一、含义不同 1、主观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精神,与客观相对。 2、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3、客观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二、关系所属范畴不同 1、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观即人的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 2、主体和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三、两者的关系不同 1、主体只有和客体相联系才称为主体,离开客体就无所谓主体。 2、客观存在可以是不依赖于主观、主体的。 客观事物与客体有区别 客观事物只有和主体发生联系才成为主体的客体。当客观事物尚未进人人的认识领域时,它还只是自在的客观存在,并不是认识的客体。只有与认识的主体发生了对象性关系时,客观事物才具有客体的意义;另一方面,认识的客体不一定是客观事物。 当人的认识活动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时,认识的客体是精神客体。精神客体本身不属于客观事物。 两对范畴的联系表现在: 主体有主观性,有意识和目的;客体首先是客观存在,才能成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 ——主观 ——客观 ——主体 ——客体

比如:你杀人了.

1.犯罪主体就是你这个人.

2.犯罪主观方面就是你是故意的,还是过失的.

3.犯罪客观方面就是你是不是进行了杀人的行为,被你杀的人那个人死了还是后来救活了.

4.犯罪客体就是他人的生命权.犯罪客体就是指罪犯侵犯的犯罪行为的直接对象和法律所保护的对象.在这里,法律所保护的就是人的生命权和社会利益,你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并且该恶劣影响已经扩散到社会,所以,触犯到法律所保护的对象,那么就构成犯罪了.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