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室抢劫判多少年_入室抢劫判多少年?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1 03:28:36 人阅读
导读:看到这种案件判定结果,我只会拍手叫好,因为案件已经很明确,属于“入室抢劫”,这种犯罪行为已经属于可能导致恶性结果的严重违法行为,抢劫金额多少与判定结果已经不显得...

看到这种案件判定结果,我只会拍手叫好,因为案件已经很明确,属于“入室抢劫”,这种犯罪行为已经属于可能导致恶性结果的严重违法行为,抢劫金额多少与判定结果已经不显得多重要了。


看题目总给人一种因为这点钱判刑那么长时间的感觉,这种犯罪行为的判定都是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的,其结果也是通过法院进行审理后做出的裁决,而且也非常符合大众对类似违法行为的预期判定。

可能案件中还有其它因素,但无论过程是否属于因为违法者的无知导致遭此重判,我认为只要是确定属于违法犯罪,就绝不手软,这也算是对于那些违法者的一个警示吧。

大家再看一下案件过程描述:

记得30年前,我家当地一名青年,拿了一把小刀,在路边抢劫,只抢了两元钱,据说也被判了十来年的刑,有人认为判的重,可是持刀抢劫假如因对方反抗导致出现伤亡呐?不能因为没有恶性结果而去忽略犯罪的性质,法律也是会根据可能导致哪些恶性结果去量刑的,所以一点都不冤!

大家如有其它见解,请于下方回复交流。可加我关注了解更多奇趣新闻,记得点赞呦!

  入室抢劫是十年以上的量刑。在量刑时还应当综合犯罪嫌疑人作案年龄、作案手段、场所、危害后果等 。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一般的抢劫是判3年到10年有期,情节严重的要判10年以上有期,无期或死刑,情节严重的要求其中有;入户抢劫和累犯(也就是说多次),符合一条就可以10年以上了。《刑法》第263条【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请参考:抢劫罪量刑标准http://www.055110.com/xs/2/57.html

抢劫是暴力性质的犯罪,最低量刑就是三年,最重的可以判死刑。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抢劫巨额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入室抢劫,如果是入户的,属于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之一,最低量刑就是十年。

至于什么是“入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之规定:

认定“入户抢劫”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二是“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入户抢劫”。三是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入户实施盗窃被发现,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外,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

所以说“入室”和“入户”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区别对待。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