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_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08 11:53:29 人阅读
导读:对于苹果而言,环保、隐私、供应商责任以及科技平权等等已经成了最「政治正确」的事,是其无论在官网上还是在大大小小的发布会上都会反复着重强调的。毫无疑问,苹果希望这...

对于苹果而言,环保、隐私、供应商责任以及科技平权等等已经成了最「政治正确」的事,是其无论在官网上还是在大大小小的发布会上都会反复着重强调的。

毫无疑问,苹果希望这些价值观能与其品牌相绑定,塑造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公共形象。

▲苹果高管 Jeff Williams 说:「苹果不会查看你的数据」

就隐私来说,向来不参加国际消费电子展(CES)的苹果却在今年初在会议举办地美国拉斯维加斯场外竖起了巨幅的广告牌,以另一种方式刷爆了存在感。

广告牌的内容是这样的:「在你 iPhone 上发生的事,都会留在 iPhone 上」,在巧妙地借用了赌城拉斯维加斯用来宽慰在此留下惨痛记忆的人的那句名言「What happens in Las Vegas stays in Las Vegas」的同时宣扬了其在用户隐私数据问题上的决心。

而在广告牌上给出的苹果官网网址中,苹果则更详细地介绍了苹果的隐私政策、隐私报告及其如何通过 Face ID、Touch ID、本地加密、差分隐私技术等等来尽量让隐私数据留在本地设备中,并在 App 申请使用用户信息时,让其无法精准定位每一个具体的用户,让用户掌控自己的隐私。

▲截图自:Apple 官网

此外,在前段时间苹果还发布了一则电视广告,广告内容是一个黑人大妈手持着 iPhone XR 不停地大笑,而大妈周围的人与观看广告的观众都不知道她到底在看什么,而这也正是苹果想要传递的理念:你和对方发送的 iMessage 消息只有双方才能看得到。

由此看,可以说苹果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的确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在你 iPhone 上发生的事,真的都会留在 iPhone 上吗?

近日《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就发现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当将 iPhone 连接至监控软件之后,他们发现当用户在夜晚睡着或者空闲时,有超过 5400 个 App(其中不乏像是 Yelp、Spotify、微软 OneDrive、Nike 等知名 App)向第三方传输用户设备上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用户名称、电子邮箱地址、精确的位置数据、手机号码、广告 ID、IP 地址、加速度传感器数据以及电信运营商。

显而易见的是,在获取这些用户数据之后,广告商能够更加精准地针对用户偏好投放广告。

然而搜集这些信息的方式也并非非法手段,而是利用 iOS 上原本用来确保 App 数据能在用户未使用时也能时刻保持更新的「后台应用刷新」功能。只是这项本应提升用户体验的功能,却被许多公司用来将数据发送给了第三方的数据跟踪公司。

而更加值得警惕的是,这样的做法也能绕开用户的授权,因为用户只能选择打开/关闭「后台应用刷新」功能,而不能控制在功能打开的情况下哪些数据将被收集,收集之后会被储存多久,以及谁可以处理这些数据。于是这些数据在很多用户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从设备中悄然溜走。

当然,对于此事已经立下了这么多自己如何重视隐私 flag 的苹果并不能光靠拍拍广告就能将注重隐私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了,隐私需要负责任的态度并认真解决出现的漏洞,毕竟除了 App 收集用户数据,近段时间 iMessage 上「澳门赌场」垃圾短信又再度猖獗,去年 3 月某国内用户的 iCloud 账户遭疑似苹果官方技术顾问入侵的事也都还历历在目。

大数据时代,李彦宏的那句「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曾经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不可否认的是,在大数据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以及实实在在的便利性面前,大公司尚且都很难抵抗住诱惑,放弃大数据显然是因噎废食的一种选择。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像是 Facebook 剑桥分析丑闻这样在大数据时代牺牲用户隐私带来的恶果。

对待大数据、对待隐私,或许光靠公司的道德自律以及个人的小心谨慎还是不够,健全法制,将数据的获取放在一个笼子里进行,才不会让它过于膨胀结出恶果。

谈到这个问题,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你就得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你的信息是如果曝光的互联网上的;第二,曝光了,你怎么去处理。如果能做好这三个方面,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 首先说第一点,在互联网上要保护自己的隐私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你在登陆和注册一下网站时,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下痕迹。除非你远离互联网,甚至要包括你的亲朋好友不把你的个人信息暴露的网上。

这种情况很难杜绝,这就要求,在生活当中,你自己有这种防范的意识,你得和身边的朋友说,不要随便把大家的信息暴露在网上,像现在的微博对不,有情报分析能力的可以依据你朋友和你的微博,就把你基本的情况分析得差不多了。别人说,看你的标签,看你的图片,看你说话的水平等等,大概可以知道你的教育水平,你住在那个区,甚至你在那里上班。如果他得到的信息还不完整,不用怕,他可以到你关注的人中间去,看他们的信息,基本就把你大体的情况摸清楚了。有了这个基本的信息之后,他就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了。可以借助百度啊、谷歌啊等搜索引擎,检索你的信息。

这样,你平时暴露在网上的信息,基本都能被他找到。有时候,人肉搜索,不一定要在论坛上进行的的,自己一个人就能把工作做好。 我们发现,在别人找你的信息时,他得有一个信息的切入点,就是他在检索你的信息时,他得对你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作为检索你信息的关键词,在论坛上,对这个关键词的理解都多样化了。可能是一张图片,叫上他编的一个有煽动力的故事,引起大家的关注,这样通过别人提供的信息,基本就可以找到他想要的信息。当然,也有的故事是真实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找到他想要的信息,只是说途径是这样的。因此,这就个我们一个启示,不要随便暴露自己的核心信息。比如说你是一个学生,他知道你的姓名和学校,他基本就可以找到你的许多信息的了。其中一个途径就是到人人网里面找。所以,也告诉我们,其实这个世界已经很小了,不是随便得罪人,不要随便做坏事。出来混多了,总要还的。 因此呢,在第一点上,我们尽量少的在网上暴露自己核心的信息。把工作上的电话和个人的电话分开,能用办公室的,能写姓的,就不要写全名。在注册网站时,要用到邮箱的,可以用一下备用邮箱,不要用自己经常用的邮箱,反正这些东西是不要钱的。在上微博时,要注意的问题更多了。。。好像在我看来已经是不可以避免的了。个人信息已经到了没有隐私的地步了。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但是却没有得到大家,甚至我个人应有的重视。 对于第二点,如果你个人的信息曝光了,你怎么去处理。有一些不是你自己心甘情愿放上去的,而是由于某些网站存在安全漏洞,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前些天不是说某些知名网站出现这样的情况吗?而且还是网上银行的账号、住址啊等信息的泄露,这样的问题真的很严重。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作为一个弱势的消费者,或者说作为个人,没办法对网站怎么样,除了除了呐喊几声,叫网站给我们一个交代,好像也没用别的更好的方法。好像没用看到我们国内因为这事起诉企业的,期待看到第一吃螃蟹的人。我等已经搬好凳子了,等着看好戏。 上面的情况,的确很难控制,已经超出一个人的范围,别的情况还好,你自己暴露在网站上的一些个人信息,你可以自己对自己进行人肉搜索,找到自己个人的信息,或登录你曾经自己在那些地方泄露个自己信息的地方,把它们给删了。如果别人没记录下你的信息,你删了就没了。这是比较好的方法。有一些信息你自己是删不了的,比如说,你在某个网站上用你的QQ邮箱注册一个账号,他老向你邮箱了发垃圾邮件,你又不可以注销点这个账号,你很烦恼。额,有些事,普通人还真做不了,但是有些人总是有方法的,比如说黑客,他可以到网站的后院,把自己个人的信息删除了。但是我明确告诉大家,这样做有法律风险,本人不提倡。 其实,你应该结合第一点去思考,你是怎么把信息暴露在网上的,别人是通过什么途径找到的,所以,你就顺着他们的路子,把自己的信息给删了。就这个简单,基本你用你个人的信息的关键词来搜,在互联网上搞了一遍之后,你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正好刚回答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保护个人隐私?(https://www.wukong.com/answer/6642543193516671246/)》,请先参阅。

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全球性议题,为此,目前全球107个国家已经制定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立法,2018年也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律密集出台的一年。

2月5日,新加坡议会通过网络安全法;

7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完成了对1988年联邦隐私法的修订;

7月27日,印度高级别委员会正式发布了《2018年个人数据保护法草案》;

8月14日,巴西通用数据保护法正式通过;

9月,我国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已被列入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列入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第一类项目。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法律法规往往滞后于科技的发展和犯罪分子的“进化”,我们能做的主要是以预防为主,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比如陌生WIFI不连,来源不明的App不安装,支付宝、微信建议不要开启免密支付,浏览网页多留一个心眼儿,警惕钓鱼网站,特别是在登录网银、网购账户的时候。假如有一天你真的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而造成了财产损失,记得第一时间打电话报警。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已经无隐私可言,毕竟不管是手机、互联网让我们每个人暴露其中,所以从法律的政府顶层设计上才能保证个人隐私安全,比如欧洲的GDPR。

我们不是原始社会了,每个人不能断舍离,只要与数字世界接触,我们就处于无隐私状态。

回答来自科技行者团队成员——李祥敬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