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规定_如何证明用工单位违反劳动法?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2 11:50:52 人阅读
导读:如果您已经离开公司了,也咨询过律师,都说赢不了,可能是因为:1、已经过了仲裁时效;2、手上的证据保留不完整,或者在公司的时候没有取得足够的证据。如果是过了时效,...

如果您已经离开公司了,也咨询过律师,都说赢不了,可能是因为:

1、已经过了仲裁时效;

2、手上的证据保留不完整,或者在公司的时候没有取得足够的证据。

如果是过了时效,可能就只能协商解决了,但如果公司目前还是违法的,公司也是有压力的,有可能就和您私了了。

如果是证据不足,这种情况,您可以与公司联系,要求与您协商处理您的问题。如果公司置之不理,可以去劳动局咨询甚至去劳动监察委去举报。但关键还是要拿到足够的证据,也可以让原来的同事帮助佐证或者拿到新的证据。

加班费和年休假的核心证据是打卡或者签到记录,或者节假日、下班后仍工作的聊天记录或者工作记录等。

用工单位违反劳动法的情况多种多样,不同的单位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方面,总之不一而足,你在问题里面只是笼统的问了一句违反劳动法,没有说明具体是违反哪一种情况,所以你的问题只能按照具体的违法方面进行解说,否则就是笼统地流于形式,是得不到想要的答案的。其实想要证明用工单位存在违反劳动法的事,关键在于员工对劳动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我看来,想要证明用工单位违反劳动法首先是要求我们员工懂法,然后再根据法律的流程来操作,这就可以证明。

我还是以举例的方式来说明这个问题吧,我觉得容易理解。

比如说用工单位存在加班但不支付、少支付加班费的问题,该如何证明呢?

我觉得员工应该这么做:

①员工要掌握、收集具体的加班信息,包括加班的时间点(开始于几点几分,结束于几点几分),也就是说必须要有确凿的加班考勤记录。如果是指纹考勤,这种考勤记录掌握在单位手里,员工想要证明只需要让单位出具考勤信息即可,单位不给就说明单位存在问题。如果是纸质的考勤打卡,那就好办,员工拿着有加班考勤记录的考勤卡就可以证明自己的的确确加班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单位加班之前会有加班审批单,上面有员工和领导的签字,这也是一种证据,如果员工能拿到手,也能证明加班的事。

②自己计算出加班费,然后跟单位发的工资条上面的加班费进行对照,如果对比之后发现加班费没有或者比较少,就可以先找单位的财务部门或者直属领导反映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最好,如果得不到解决,就要用法律和证据说话,要求单位补发加班费。

③如果单位态度不好,就是不补发加班费,那么员工可以拿着之前收集的考勤证据,包括考勤卡、工资条,再拿着劳动合同等证明资料去劳动局投诉,基本上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以上的整个过程就是证明单位违反劳动法的具体操作。

再比如员工离职但单位却不给开具离职证明,导致员工在新单位无法入职,这个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该如何证明呢?

操作方法如下:

1.员工首先应该懂得劳动合同法里面有明确规定用工单位有义务为员工办理离职证明的责任条款,并且找用工单位表明了态度和要求。

2.不管离职员工如何说话,用工单位拒不给员工开具离职证明,这种情况下员工就可以拿着劳动合同去劳动局投诉,阐明单位不给开离职证明的事情即可,基本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以上我只是举了两个具体的例子而已,事实上用工单位违反劳动法的情况很多,还有诸如不缴纳社保,不签合同,无理由辞退、调岗等,具体的问题不同,证据的收集是不一样的。

总之一句话,想要证明用工单位违反劳动法,首先要懂具体的法律法规,然后按照法律规定收集尽可能有用的信息资料,这些信息或资料就是证据,它们是证明单位违反劳动法的关键。

员工因违反劳动纪律而被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还可以要求补偿?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是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公司不会给予员工任何补偿。

劳动合同法从立法的初衷还是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主,但对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利也是需要保障的,并不是一味迁就或是纵容员工犯错。你因为违反劳动纪律而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反公司的考勤制度。是否达到解除劳动合同的地步,需要根据你所在公司考勤制度的规定来判定。这里有两个要素是需要明白的,第一个要素就是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比如连续长时间的迟到早退,经公司多次批评教育不改正的,或是经常性的旷工,而且因为你的旷工而影响公司的正常工作,或是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这些都是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形;第二个要素就是公司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如果公司的规章制度是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经过了必要的程序。按照相关的规定,公司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只有经过公司职代会讨论通过,而且没有违法条款的考勤制度,或是其他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才属于合法的制度。

如果公司认定你违反劳动纪律,在解除你劳动合同之前,是否有对你进行帮助或是对你进行批评教育,毕竟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必须要到到“严重”二字,如果属于一般的迟到早退,这是达不到严重程度的,所以对严重程度,需要公司找出严重的证据;如果公司关于劳动纪律方面的制度与相关的劳动法规、工会法的规定相抵触的,或者没有经过职代会等程序,那么公司的规章制度就是不合法的,按照不合法的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本身就是不合法的。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不过你要掌握公司规章制度不合法的证据,或是属于轻微违反劳动纪律的证据,在劳动仲裁时都有可能胜诉。

综上所述,你违反公司的劳动纪律被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公司的做法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规定的情形,或者违反劳动纪律达到严重的程度,而且公司考勤制度是合法规范的,那么解除你劳动合同这是不用给予经济补偿的;相反如果你认为你没有达到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程度,或是你认为公司的规章制度内容违法,程序违法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的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前言 对于企业来说,自主经营权是企业最基本的权利,那么从企业的经营发展角度看,对于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的员工,企业理所应当可以对员工进行处罚,包括辞退。 而对员工来说,辞退,是最严厉的处罚,被辞退可能对员工的生存造成影响,也与《劳动合同法》稳定劳动关系的宗旨背道而驰,因此,法律对此要求很高。 笔者通过本身的办案经历以及相关案例的研究,发现在企业辞退员工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法律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司法实务中,如果企业没有相关规章制度或解雇特定员工的违反规章制度行为没有规定在规章制度中。如此一来,企业就无法依据员工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企业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因此,如果规章制度没有依法公示告知的或没有向职工本人依法告知,则不能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企业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因此,如果企业据此解雇员工的规章制度没有经过民主程序,则也不能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企业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反过来,如果规章制度内容违法,则该规章制度作为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企业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该条规定的虽然是劳动合同,但是实务中,显失公平的规章制度条款也不能作为解雇员工的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因企业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企业负举证责任。因此,如果企业解雇员工的事实依据没有证据或不能足以证明的,则会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以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解雇员工,解雇的规章制度必须和员工的行为严格对应,否则,就是适用规章制度错误,也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必须界定清楚,否则,不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规定“员工一个月内连续迟到3次,一个季度累计迟到10次视为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就是明确的、可操作的。如果规定“员工连续多次迟到或多次旷工的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就不明确、无可操作性,适用时仍然会发生争议,这种情况下,企业则白白地将界定权丢给了仲裁员或者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显然加大了诉讼风险。 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集中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被人事部、财务部、行政部甚至用人部门瓜分,各个部门缺乏统一的沟通,因此,在规章制度制定方面也是各自为战。加上对这些部门没有很好地规定各自的权责利边界,所以,各个部门推诿、争夺规章制度制定权的情况时常发生,再加上部门利益作祟,各自制定的规章要么重复、冲突,此时,如果员工要求适用对其有利的规章制度,则企业将承担不利的后果。 对此,笔者建议: 企业若想依据企业规章制度解除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首先要确保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必须把握其制作主体的合法性及程序的合法性。 其次,依据法律规定,员工必须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程度必须达到“严重”程度。至于什么的“严重”,一般应在规章制度或企业自由裁量决定,但应符合正常情况的一般性评判标准,不能任意规定或裁量。 最后,就是注意留存证据,包括员工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的证据以及企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送达或告知的证据。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