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养老转移新规定怎么转_社保转移怎么办理?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3 22:41:48 人阅读
导读:如果是同城的养老保险,只需要安心上班即可,单位的人力资源会办理交社保的业务,交的社保跟原单位交的社保,在社保局对应的账户是一致的;如果是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

如果是同城的养老保险,只需要安心上班即可,单位的人力资源会办理交社保的业务,交的社保跟原单位交的社保,在社保局对应的账户是一致的;如果是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工作的话,那么在新单位开始交社保之后,到原单位所在地的社保局打印社保缴费凭证,以及填写一份社保转出申请书。带上这些资料到新单位所在地的社保局办理转入手续即可。

社保转移要分市内转移和市外转移。我们均可到当地社保窗口办理。

市内转出可按以下流程转出

市外转出,可按以下流程
市内转入,可按以下流程
市外转入,可按以下流程
由于各地社保转移政策可能会稍有不同,具体可询问当地社保局。

2020年社保有什么新政策?分析一下可以吗?2020年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年,从年初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但给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挑战,同时对职工就业,社保缴纳等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因应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就业稳就业,国家人社部对2020年的社保政策也进行空前力度的大调整,归纳起来2020年的社保新政策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减免中小企业单位缴费部分的社保费用。第一是中小企业属于减免,最高可以减免6个月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第二是大中型企业属于缓交,在缓交期间,不计算滞纳金。当然这个减免或是缓交主要是单位缴费部分,而不是个人缴费部分,其中医疗保险(含生育险)不属于减免或是缓交的内容。医疗保险之所以不属于减免的范畴,是因为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不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加之作为疫情期间,是员工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保证;第三是对于不裁员的企业,企业所缴纳的失业保险全部返还给所在企业,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只要企业不裁员、少裁员,职工的就业就有保障;第四是住房公积金可以缓交。住房公积金缓交,不影响员工按时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等事宜,缓交期间免收滞纳金等。

二是从今年起将医疗保险和生育险进行合并。即由原来的五险变成了四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含生育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以后,今后凡是单位缴纳部分的医疗保险,实际上就已经包含了生育险,由于生育保险职工个人不缴费,全额由单位缴费,合并以后,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调整为8.5%,其中单位缴费为6.5%(含生育险),个人缴费部分还是没有变化,仍然只缴纳2%,所以对职工个人没有什么影响。

三是2020年将继续调整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4月7日,国家人社部、财政部已经发出了关于继续调整增加2020年退休人员养老金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的养老金调整实现十六连涨。2020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的范围为2019年12月底之前退休的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的比例为2020年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的5%。调整时仍然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的原则进行,要求各地抓紧制定养老金调整的实施方案,尽快将调整的养老金发到退休人员手中。

综上所述,由于2020年情况比较特殊,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空前的严峻挑战,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复苏和企业复工复产的步伐,促进经济发展尽快恢复常态,所以2020年社保政策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中小企业单位缴费部分的社保进行减免,只有中小企业发展了,员工就业的渠道才能拓宽,稳定就业才有基础,职工的工资、社保等问题才能够得到保障;同时2020年在疫情这种比较特殊的形势下,国家还对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进行调整,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退休人员的关怀,也是2020社保政策中最为特殊的重要举措。

这个问题不用你考虑,只要是在同一个城市,将会有你新单位的人事部同事帮你搞定。

现在跨省换工作挺普遍的,社保如何跨省转移也成了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那么2020年跨省转移社保新政策是怎样的?辞职后如何异地转移?办理流程是怎样的呢?

离职后,劳动者的五险一金和档案的处理通常如下,具体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应该以当地为准,当事人应该去当地咨询一下:

1、养老保险转移手续

《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养老保险采用“双转移”模式,转移手续如下:

一是携带包括参保人员居民身份证、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居民户口簿等相关证明材料,到目前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打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

二是带齐这些手续,填写《转移接续申请表》,向转移地的社保机构提出转入申请。此后,就不需要再操心其他事宜,新旧参保地两地社会部门将处理转移事项。只要审核通过,参保者将在45个工作日后接收到社保部门完成转移的通知。

2、医保账户可随人划转。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从2010年7月1日开始,流动人员跨省就业时可以转移自己的医保关系,个人账户可以跟随转移划转。

而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当劳动者离职之后到新城市就业,即可加入当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就业地社保经办机构将通知原就业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转移手续,劳动者不再享受原就业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原就业地在中止参保手续的同时出具参保凭证备查。同时,个人账户余额通过保险经办机构转移。这意味着,只要你在新就业地参保医疗保险时提供足够真实的参保信息,那么所有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的事情你都不用再费心了。

3、工伤及生育保险

这两种保险属于“当期交纳当期享受”的险种,并不存在转移的问题。

4、失业保险转移

《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成建制跨统筹地区转移,失业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的,失业保险关系随之转迁。如需办理手续,在职职工在本省内或向外省迁移,应到受理其原单位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由经办机构出具职工参保及缴费情况证明,职工凭此证明到迁入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接续失业保险关系,不需转移资金。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在本省内跨统筹地区转移的,由迁出地经办机构出具证明,失业人员凭证明和《职工失业保险手册》到迁入地经办机构接续失业保险关系,并按迁入地标准领取失业保险金,不需划转资金。失业人员跨省迁移的,由迁出地经办机构出具证明,并划转所需资金,失业人员凭证明和资金划转手续到迁入地经办机构接续失业保险关系。

4、公积金异地购房只能一次性提取

按规定,个人到外地工作,如果他在外地的工作单位已为其建立了住房公积金账户,那么他就可以将在原来住地的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全部金额,转移到外地的住房公积金账户内。办理时,该员工需要提供调入单位接收证明、在调入地建立住房公积金的证明、转入银行账号、开户行名称、职工本人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材料给在原居住地的原单位,通过原单位的住房公积金经办人到开户管理部申请办理。

而员工个人档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要在十五天内办理社保和档案转移。而如果当事人一时没有新单位,可以暂时挂靠原单位。

因地区差异,各个省市会有所不同,具体请咨询当地社保局和公积金管理中心,以官方回答为准。

换了工作就一定要转移社保吗?

按照国家的规定,男的满50岁,女的满40岁,换城市工作不能在新的城市建立社保账户,只能建立临时账户,原先交的社保也不能转移到新的城市。所以,不要觉得换城市工作,就一定要把社保转移到新的城市,首先你一定确定你退休的是要在哪个城市退休。其次,要考虑到自己的年龄,社保不是你想转移就能转移滴。

在五险一金的异地转移中,真正变动的只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公积金。因为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属于当期交纳当期享受的险种,并不存在转移的问题,而且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不需要员工自己缴费,所以如果发生工伤和生育时单位没有给员工交这两项社保,员工就不能享受社保基金支付的待遇。

五险中,只有养老保险是可以在同一个账户中续交的。养老保险的异地转移需要新城市社会保障局的接收函,把这张函给迁出城市的社会保障局以后,之前城市的社保局会将养老保险的金额打入到新城市的账户之中。

在那么多个城市工作过,养老金会在最后一个工作地领取?

有多少打工者这个厂交两年到那个厂又交两年,到老了回家啥都没有。请在多个城市工作过的小伙伴,一定要确定其中有一个工作过的地区你累计缴满了10年!

养老金的领取一般要缴满15年,到退休年龄才能终身享受养老金,执行延长退休后一般都要等到65岁才能领取。

最让打工者纠结的就是领取地的问题,因为退休金的计算不仅和个人的养老金账户余额有关,还和领取所在地的社保平均工资有关。比如,2015年北京的社会平均工资是7086元,天津是4944元,在同等条件下,你在北京领取养老金比在天津多的多!

国家规定必须在累计缴费满10年地区领取,刚毕业的年轻人职业定位和人生追求都不稳定,也不确定留在哪个城市,所以在一个地区缴10年养老保险对于年轻人来说很不现实。融360小编就听说一个小伙伴,因为户籍在河北,在北京工作了8年,在天津又工作了7年,到退休的时候,每个地方累计缴纳的养老保险都不足10年,最后只能回户籍地河北办理养老金领取,十几年被高额扣除的五险一金,到最后只能领到很少的养老钱。

显示全文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