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档案工资怎么算_什么叫教师的档案工资?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4 19:49:02 人阅读
导读:谢谢头条邀请回答!2006年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进行改革,教师工资改革的内容较原来的工资构成变化较大,教师工资由原来的职级工资制,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谢谢头条邀请回答!

2006年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进行改革,教师工资改革的内容较原来的工资构成变化较大,教师工资由原来的职级工资制,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后教师的工资由四部分构成,既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


一.岗位工资、薪级工资,这是工资构成固定的部分。2006年当年根据教师不同的岗位职责及资格、资历、工作年限,套入新制定的不同的工资标准级别档次;以后,岗位工资随岗位变动而变动,薪级工资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教师,每年晋升一级薪级工资,这些都要履行单位呈报、主管部门初审、劳动人事部门审批,这个工资构成固定的部分,存入人事档案,既习称的档案工资。

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标准提高10%的部分计入离退休费的基数;原享受的教龄津贴、政府特殊津贴,离退休时按100%发给,这也是可以看做档案工资。

同样岗位、资格、资历、工作年限的教师,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标准全国各地都是相同的。

二.国家对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人事、财政、教育部门制定实施办法。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绩效考核、事业发展、岗位设置等因素,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按照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自主分配。这是工资构成活的部分,非固定部分,动态管理,进入不了人事档案,既不是习称的档案工资。

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年终一次性的一个月基本工资奖金,将一个月基本工资及地区附加津贴纳入绩效工资。

三.津贴,也可以称为工作津贴,由国家根据对各省、省对各市、市对各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发放标准,动态管理。也是不进入人事档案,不是习称的档案工资。

另外,艰苦边远地区的教师享有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在特殊岗位工作的教师享有特殊岗位津贴;

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特殊教育津贴予以保留。

四.䃼贴,也可以称之为生活补贴,由国家根据对各省、省对各市、市对各县的物价消费水平,核定不同的发放标准,动态管理。同样不进入人事档案,不是习称的档案工资。

另外,工读学校补贴予以保留。

同样岗位、资格、资历、工作年限的教师,绩效工资、津贴、补贴标准全国各地是不同的。

虽然,同样岗位、资格、资历、工作年限的教师,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标准全国各地都是相同的;但是,因为绩效工资、津贴、补贴标准全国各地是不相同的,所以,同样岗位、资格、资历、工作年限的教师,工资收入全国各地也是不相同的。

仅供参考。

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主要分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

其中岗位工资和个人所在岗位有直接关系,事业单位分为专技岗、管理岗和工勤岗,不同岗位的岗位工资有所不同。而即便是同一种岗位,因为职称职级不同工资也会有一定差距。比如专技岗位的干部,如果有高级职称并且被聘用,那么岗位工资至少是7级,如果是中级职称那么岗位工资在8-10级,11-13级为初级,职称越高工资越高,同时差距也越大。

而薪级工资只要对照工资标准表就可以。初始是和学历挂钩,本科毕业转正定7级,对应工资标准表就是369元,硕士转正定11级,就是513元,博士定14级,657元。而后续就每年增长一级,所以工龄越长薪级工资也就越高。而对于有工作经验后考入事业单位的人员,薪级工资的计算不一定会加上之前的工作年限,这个主要看当地人社局工资科是否承认之前的工龄,在入职前一定要问清楚,能找人帮忙有时候也是很容易解决的事情,有不少人因为这个影响了好几级的薪级工资。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
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感谢邀请,跟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事业单位的工龄怎么计算?事业单位的工龄就是你所对应的工作年限,我们是机关事业单位,在2014年10月份以后开始缴纳职工养老保险以来,那么所谓的工龄就等同于你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这一点和企业单位基本上实现了完全一致的一种态势。那么在2014年9月份之前,所谓的工龄,就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年限来确定每工作一年,那么都可以被认定为一年的工龄,最终在计算退休金的过程中都是可以正常计算的。

其实这个工龄指的就是我们的累计缴费年限,对于有企业单位个人来说,无论你的是实际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还是视同缴费年限,那么只要你的累计缴费年限越多,将来就可以享受到一个更多养老金的待遇,这就是我们工龄的作用,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在交纳机关养老保险之后,实际上计算方式也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来进行计算了,而且到了2024年10月份以后,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新人,将采用跟现行企业单位的计算方式相一致的办法来确定,今后养老金的待遇计算。

所以说自己的工作年限,实际上就等同于是工龄。对于企业单位可能认定视同缴费年限还需要提供个人档案等相关的有效材料,但是如果说你一直是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内人员,实际上是不用考虑这方面的事情,因为你所到的工作单位肯定会给你有效的保留好个人档案,那么最终在办理退休的时候,也不会对自己产生任何的影响。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在事业单位是全员聘任制,在工勤岗位工作的你有20年工龄都能考技师了,可能各省的工作年限要求不一样。还是先报考中级工、一年后再考高级工、在过一年报考技师,只要通过通过技师考试,取得技师证书,即便单位技师岗位无空缺,不能聘任,但档案工资会提高的。有了技师证书,只要有机会被聘用,工资待遇就是技师待遇。供你参考。

首先,如果你是正式员工,肯定是要把档案调过来的。不光是为了算工资。其次,事业单位的薪级工资(或级别工资)的核定,是和工龄有关的。而工龄的确定,是以档案里的一些记载为依据的

工资档案属长期保管的重要人事资料,要按机密材料对待,要指定专人保管,专柜存放,不得损坏、涂改,无关人员不得随便翻阅。工资档案是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身份的重要标志,是对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和审批兑现工资福利待遇的唯一依据。档案一式三份,正本由市、县(区)人事部门保存,副本一、副本二分别由职工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保存。县区在职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档案正本由市人事局保存。手册由单位及时登记,交本人保存。

当然合理,自收自支单位人员工资待遇由单位决定,就算给你发1000也合理!


根据财政是否承担单位人员工资待遇,事业单位可分为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种单位!

事业单位按经费来源可以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性质的单位,其中,全额拨款单位人员工资待遇完全由财政负担,比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政府信息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单位;差额拨款单位人员工资待遇部分由财政负担、部分由单位负担,比如基层医疗机构、招待所等有一定收入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单位人员工资完全由单位负担,而同级财政完全不负责,比如县医院、妇幼院等单位以及粮食局、物价局等以前有收入的单位等。


不论哪种性质的单位,人员档案工资是完全一样的,但实际发放工资千差万别!

所有事业单位人员档案工资的构成是完全一样的,都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同一地区,所有事业人员的档案工资都执行同样的标准,别看有的单位奖励绩效工资高,比如医院系统,奖励绩效工资比其他普通事业单位工资高很多,但是他们档案工资里边体现的奖励绩效工资和其他单位人员是完全一样的。

但就实际发放到手的工资而言,全额事业人员是完全按档案工资发放的,也就是档案工资扣除五险一金以后的数额。而差额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就不一定了,有的单位会出现比全额单位工资高的情况,但绝大多数单位肯定没有全额单位工资高。

比如,县粮食局、物价局机构改革后都成了自收自支的股级事业单位,他们的档案工资和普通事业单位人员是一样的,但实际发放标准有可能只是档案工资的70%,并且还不能及时发放。我有个朋友就在物价局工作,物价局以前是热门单位,收入比较高,但近几年随着机构改革和社会发展,物价局可以说已经没有了收入,他们从2019年底到现在已经半年多没有发工资了!

所以说,自收自支单位人员工资待遇是由单位自己决定的,单位有收入就可以给你多发工资,单位没有收入人们工资就发不了。像题主就是这样的情况,虽然你档案工资有6000多,但那只是用来往档案里放的入档表,其实真正发放工资并没有这么高,别说发2000元了,就是发1000多,甚至发放不了你也没办法

不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肯定会逐步改革的,至于改为企业,还是逐步转为全额单位,还需要看你们单位的具体性质,看能划为哪一类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提前退休。 工作年限满2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小于5年(含5年),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事业编制人员,本人自愿申请,经批准可以提前退休。提前退休仍按原事业单位标准核定养老金。 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或工龄25年以上的人员,如本人自愿,经组织批准,可以提前离岗。在法定退休年龄内,领取离岗时的基本工资,档案工资享受在职人员的增资待遇,到法定退休年龄,一并计算工龄,计发退休费,在原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医疗保险享受原单位待遇,住房公积金以离岗时的标准工资为基数进行交纳。 凡工作年限满30年;或男年满53周岁、女年满48周岁(女性工人4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经本人申请,按人事管理权限报市有关部门批准后,允许提前退休。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