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表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_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4 00:09:24 人阅读
导读:表意行为即是民事行为,表意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分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表意行为即是民事行为,表意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分

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4、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如:先占、加工、无因管理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以及债权标的物的给付行为等均属于事实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民法总则》(主席令[2017]第66号)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民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第一百六十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综上:附加生效或者终止期限的体现意思表示的行为。好律师网

主要区别在于,1、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除了行为人要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这一要件,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必备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自愿实施并且能够引起其预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所需要意思表示有可能是单方的(如遗嘱行为),也可能是双方或多方的(如合同行为),但只有真正反映行为人内心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才能符合行为人的意志和要求,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表示与其内在的真实意志相一致。其要求有两点:(1)内部意思与外部表示一致;(2)出于行为人的自愿。只有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才能保证其所实施的民事行为产生的民事法律后果符合行为人预期的目的,符合其切身利益,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如果行为人外在的意思表示与其内心真实意思不一致,则为“意思缺乏”或“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说认为,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包括两种情形:  (1)意思表示不自由  由于受到外在原因导致行为人处于意志不自由的状态,因而其表示的意思非其真意,这种情形包括了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与显失公平等,将导致民事行为无效(《继承法》第22条)或被撤销(《合同法》第54条)。  (2)意思表示不真实  即行为人的外部表示意思不符合其内心的意思。大陆法系民法上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有三种情况:  ①真意保留。又称单独虚伪表示,多是一种戏谑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隐瞒其真意,而表示出其他意思的意思表示。

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是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行使、变更、终止自己的民事权利或义务,这其中合法的行为称之为民事法律行为。 主要不同点如下:

1.性质不同。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的合法行为,这种合法行为的目的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而民事行为包括有效的民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和非法的民事行为。

2.法律后果不一样。行为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可以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受法律的保护。民事行为有合法与非法、有效与无效之分。对于非法的或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不受法律保护。

民事行为包含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事实行为。

01民事法律行为(以下简称“法律行为”)和民事事实行为(以下简称“事实行为”)的概念

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件,即无意思表示,就不存在法律行为。说的通俗一点,行为人做这件事的事情,其心里期望能达到法律上的一个效果。比如合同、遗嘱等等

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件,即无论是否包含意思表示,只要行为人的行为被法律认认定就可以,比如无因管理、创作作品等等

02举例子教大家学会辨别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我为了戒除我的网瘾,将我的苹果11手机抛弃进垃圾桶。15岁的王某拾到我这个手机,并找到自己的好友16岁的朱某,朱某把自己的电脑给王某,王某把这个手机给朱某。

分析:

1、王某拾到这个手机,从法律上讲属于“先占”,只要有这个行为,即使王某没有任何的意思表示,法律依然赋予其法律效果:王某取得了这个手机的所有权。先占就是我们所说的事实行为。

2、王某和朱某互易是两人意思表示的结果,两人的互易行为属于法律行为,如果两人没有意思表示,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互易的行为的。因此互易是法律行为。

结语

从上面概念和例子中,你是否明白了民事事实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了呢?

我再出一题来考考你:我自己在农村的宅基地上建造一间房屋,是事实行为还是法律行为?有兴趣的网友请留言一起讨论。

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表意行为中除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 联系:都是当事人的表示行为,都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且只有做出表示才具有法律后果。 区别:民事法律行为在法律上的效果是由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则依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当然发生。 准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①意思通知。是指以一定的意愿为表示内容的行为。如承认的催告和拒绝、义务履行的要求和拒绝、要约的拒绝等。

②事实通知。是指通知对方或者公众一定客观事实为表意内容的行为。如股东大会召集公告、承诺迟到的通知、授予代理权的通知及指名债权让与的通知等。

③感情通知。是指以一定感情为表意内容的行为。如被虐待或被遗弃的被继承人对有遗产或虐待行为的继承人的宽恕表示。

都回答很好,我就不回答了,但是拷贝的,不是自己的理解,加油改正。简单点说,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的其中一个要件,意思表示也很复杂,有专门的学者研究它,如果有兴趣,可以搜索相关论文。意思表示的内容不一定是合法的,但民事法律行为必须是合法的;意思表示由意思和表示组成,共同称之为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中比不可少的一个构成要件。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